“通济”舰是福建船政建造的第三十四号兵船,原名“建靖”,于1894年1月14日开工,1895年4月12日下水,造价110万银元(22.6万两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有关一艘军舰的故事,这艘军舰与一位老人有关,而这艘军舰的老人则与我有关。

这艘军舰曾经是清末最先进,最重要的军舰,它是巡洋舰队中的主力舰队,也是唯一一艘海军练习舰。当年海军部规定,所有那些未经历练的海军军官全部都要到这艘舰上轮训,而多数海军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会被安排到这艘舰上见习,从这儿开始走向蔚蓝的大海,它为国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海军学子,被誉为“海军的摇篮”,这艘军舰的名字叫做“通济”号。

通济号舰艇上有一位船员,他原来是福建一所小学的校长,他有一个表哥叫李世甲,李世甲将军当年正在通济舰上当舰长,而通济舰上正缺一个文职官员,于是血气方刚的他不顾父母的阻拦,不听朋友的劝说,一意孤行,辞去平安稳定的工作,经表哥介绍来到这艘舰上。随着这艘军舰一道漂洋过海,长风破浪,与它一起同尝艰幸,共赴患难,把他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这艘舰艇,这位船员是通济舰上的一位书记官。

通济舰上的这位书记官就是我从未谋过面的“兵爷爷”。我对他的印象和了解一部分是听母亲讲的,一部分是听舅舅讲的,因舅舅当年就在福州马尾海军学校上学,并且在这位“兵爷爷”工作的通济舰上实习。这位“兵爷爷”就是我的外祖父。

海军摇篮通济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军摇篮通济号

外祖父喜欢变幻莫测、波涛汹涌的大海,喜欢劈波斩浪、气贯长虹的军舰,更喜欢这挟雷掣电、气冲霄汉的生活,他总说,他是每天最早迎接日出的人,也是最迟送走晚霞的人,为此,他骄傲!外祖父一年到头在舰艇上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要多得多,平时忙于拟订教学训练的文件及指导数据、标准规范等军事管理文件,不得空闲。

小姨那时小,对外祖父没什么印象,但对送电报的人却感到很好奇,每每外祖父在家休假,只要这送电报的人一出现,叫一声:“林XX,电报!”,外祖父立马就不见了。外祖父得随时听从召唤,回去执行公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平日与外祖母聚少离多,他怕外祖母在家寂寞,又怕她不让他在舰上工作,于是除了甜言蜜语笼络人心,还投其所好,在她生日那天买了一架风琴送给她,收买她,封她的口,从此以后,家里少了埋怨声和唠叨声,取而代之的是外祖母的琴声和孩子们的歌声。外祖父很得意,以后,只要外祖母一坐到风琴前,他就会无所顾忌地带我母亲出去,说是为了不影响她弹琴,出去溜溜,实则上是带着女儿上了军舰。

母亲是通济舰船员们的开心果,他们都管她叫二小姐,只要这二小姐一上船,叔叔们就喜欢逗她玩,她又是唱又是跳,把外祖母教她的那些歌,现学现卖。唱毕,这些叔叔们就会奋力把她高高举过头顶,逗得她咯咯咯地笑,接着又把她横着往外晃荡吓唬她,要把她抛出去喂大鲨鱼,吓得我母亲哇哇大叫,他们就在那儿哈哈大笑。母亲在船上最喜欢做的事是跟着值班的水手去检查卫生,带上一副白白的手套,一会儿跑到厨房踮起脚尖摸摸灶台,一会儿钻到床下伸出小手摸摸床板,指望着把白手套变成灰手套,可白手套每次都令她失望,一如既往的洁白如新。母亲惊㤉之余是惊叹,诺大的一艘军舰,叔叔们居然让它一尘不染,他们对这艘军舰有多热爱,有多爱护,有多爱惜!

但这样的日子不久就结束了,1931年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件爆发了。由于当局的不抵抗,日军继而在1932年初进攻上海,至此,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1937年8月,日军舰队结集上海长江口,对南京虎视眈眈,妄图溯江而上,破门而入,我们只有全力阻止,才能力保上海南京。但苦于当时的海军力量薄弱,根本无法与坚船利炮的日军相抗衡。

8月6日,南京总统府,最高国防会议如火如荼,大家各诉己见,争论不休。最后国民政府做出了一个十分令人痛心,又无可奈何的决定–––沉船封江!蒋介石亲自拍板,封锁长江最狭窄的江阴要塞,埋伏水雷,下阻日本海军溯江而上,上将日军舰船一网打尽,谓之“关门打狗”。

海军部长陈绍宽接到命令后,经过实地考察,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江阴福姜沙上游6公里处作为沉船点,因为此处江面最窄,像人的咽喉,沉船代价小而保险系数大。并决定挑选那些服役年份长的军舰作为沉船对象,通济舰当年40岁,也在自沉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外祖父最后从邻居陈绍宽口中得到这不幸的消息时,简直目瞪口呆,这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外祖父他难以相信,不愿相信,更不愿接受!

这么功勋卓著的一艘训练舰,怎么说沉就沉了呢?它老了吗?它才四十岁呀,真是干事业的好年纪啊!外祖父怎么也解不开这个思想疙瘩,见舰就流泪。

往事历历在目: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通济舰在九江举行起义,投入革命军阵营;1919年,通济舰护送北京政府代表前往潮汕,与广东护法军政府代表进行南北和议;1927年,北伐战争时,军阀头子孙传芳联合五省军阀联军进攻南京,通济舰随同海军主力参加革命,与楚同舰一起配合北伐军,在包围首都南京的龙潭之战中奋勇作战,在长江上拼死截击军阀部队的进犯,立下赫赫战功......。外祖父是亲眼看着它这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并亲自跟着它经历了这一切的一切。现在,舰要沉了,家要没了,让爱船如命的外祖父情何以堪?

那天,外祖父最后一次带着母亲上船,船上的水手们再也无心逗她开心了,只是默默地抱了抱她,怕在小孩子面前失态,他们立即都躲开了,外祖父带着她走遍了舰上的每一个角落……

通济舰部分船员合影,第二排左起第四人为文中“兵爷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济舰部分船员合影,第二排左起第四人为文中“兵爷爷”。

“ 天若有情天亦老,” 沉船那天早上,天就下起了绵绵细雨。外祖父清楚地记得那是1937年8月12日,总指挥陈绍宽身穿雨衣,笔挺地站在“宁海”舰上,身后“通济” “大同” “自强” “德胜” 等8艘军舰以及20多艘商船一字儿排开。在江阴的上游,200余艘被征用的民船、盐船也已经装上了石块,随时准备自沉以填军舰的空隙。

最后的时刻到了,船员们举行了最后一次升旗仪式,军旗猎猎,全船鸦雀无声,只听陈绍宽总长怀着沉痛的心情,对“通济”舰舰长严寿华说:“堵塞江阴,封锁长江,这是从整个战局的需要考虑的。严舰长,请按计划执行,通济舰先沉!”严寿华紧紧握住舵柄,心都要碎了:“部长,为什么要先沉通济?”对严舰长来说,哪怕能再拖延几分钟也好啊。陈总长的眼眶立即就红了,他以前也曾是通济舰的舰长,对通济号这艘舰的感情比任何人都深,但他知道,作为总指挥,他决不能感情用事,所以只是迟疑了片刻,便立即斩钉截铁地说:“ 执行命令吧!” 严寿华吞下眼泪,强令自己下达了离舰的命令。

外祖父和全体舰员们提着简单的行李,一个接一个默默地走到了前甲板。陈绍宽对严寿华命令道:“沉船!”严寿华高声复诵:“是,沉船!” 话声刚落,全体舰员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热泪却唰唰地流下了脸颊,他们强忍住哽咽声,默默地向舰上的军旗行了最后一个军礼,又默默地登上旁边的小火轮,眼盯着军舰,缓缓离去。严寿华舰长是最后一个离船的,他再一次确认了通济舰所在的位置,再一次细查了前锚和后锚,最后用颤抖的声音命令执行任务的水手:“打开海底门”,随之拉响了船上的汽笛。

“ 呜—— ” 军旗低垂,汽笛长鸣,声音悠游哀怨,像是一个饱受苦难的人在哭泣,哭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哭她遭受的种种屈辱和不幸!

“ 呜—— ” 又一艘沉船的汽笛加入了鸣响,声音悲愤难抑,象是一群深受压迫的人在控诉,控诉日本侵略军的强盗行径,控诉他们肆无忌惮地在中国海洋耀武扬威、横冲直撞!

“ 呜——” “ 呜——”“呜——” 更多的汽笛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声音低沉而雄浑,像是四万万不甘屈服的同胞在抗争、在呐喊:“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狭长的江面上,一艘艘舰艇在下沉,一条条商船在下沉,一条条民船在下沉…… 悲壮的汽笛声此起彼伏,久久地回荡在长江的上空……

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安全,我们的海军和百姓用最惨重的代价,最凄绝的牺牲在长江上筑起了一道“马奇诺防线”!

晚上外祖父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偷偷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喝得酩酊大醉。

离船后的外祖父被安排在福建城防司令部工作,但离开了他一生相随的大海,离开了他至深至愛的通济舰,外祖父终日郁郁寡欢,沉默不语。俗话说 “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言,”最终外祖父大病一场,才57岁就追随着他的通济舰,离开了人世。

整理遗物时,发现外祖父的的箱子里放着一艘精致的小军舰,母亲一眼就认出那是他在海参崴买的,外祖父曾随通济舰多次去过海参崴。也难怪2009年,我们和母亲乘知青专列去黑龙江,回来时,85岁高龄的母亲不顾年老体弱,执意要去海参崴看一看,我们都知道,她巳经去过了儿子插队的地方,现在她是要去父亲到过的地方,去追寻他的足跡,只是她找来找去也没买到她想要的小军舰。

2009年作者陪老妈去海参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作者陪老妈去海参崴

虽然我从没见过这个“兵爷爷”,但我与他至亲至爱血脉相连。他对军队的依恋,他对大海的热爱,他对工作的热情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影响着我。他与通济舰的悲惨的命运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通济舰悲壮的汽笛声常常在我耳边鸣响。

今天,我可以自傲地对通济舰的官兵们说:先辈们,祖国已经强大,我们的海军正向着世界一流的目标前行,它不但拥有了自己的驱逐舰、卫护舰、核潜艇,还拥有了辽宁,山东两艘超级航空母舰,气势磅礴的各式军舰正扬帆奋进,大洋之上航迹滔滔,中国的海军已无人再敢小觑。

你们,可以放心了!

亲爱的外公,您一直耿耿于怀,切切在心的通济号舰也已于1962年被打涝出水,长眠江底25年后重见天日,它的舵轮被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安放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永不沉没的历史。您没看到的,它都看到了,您想看到的,它也替您看到了。

您,可以释怀了!

严寿华舰长,您一定还记得,通济号即将沉没的那一刻,您泣不成声,不能自已,海军部长陈绍宽紧紧拉着您的手对您说:“老严,你一定要相信未来,要相信将来抗战的胜利,那时我们将建立新的海军,新的军舰。”

您,可以笑慰了!(戴安娜 撰文/供图)

通济号舵轮,为国家一级文物,舵轮上通济艦三字清晰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济号舵轮,为国家一级文物,舵轮上通济艦三字清晰可见。
海军将领李世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军将领李世甲
海军部长陈绍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军部长陈绍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