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频发,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我们要通过部门联动多管齐下,不断提高群众反诈防诈意识,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打击治理网络诈骗工作新格局,切实维护好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公安机关要紧抓“指挥棒”,严厉打击网络诈骗。公安机关要积极会同有关单位加强科技支撑、强化预警防范,坚持系统观念、深入推进行业监管源头治理,努力构建更加严密的防范治理体系。会同工信部门完善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向群众发送预警提示短信;联合支付行业持续完善常态化治理,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要协助公安机关阻断大量涉诈资金转移,及时挽回群众的损失;联动网信部门集中整治涉诈重点领域,约谈曝光问题突出企业,共同打造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

广大群众要看紧“钱袋子”,提高防范诈骗意识。广大群众要提高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电话。如果接到可疑电话或短信,应该先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在进行网上交易或登录网站时,要注意网站的安全性。进行网上交易或转账时,要确认对方的身份和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核实对方的身份,如电话、短信、邮件等。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尤其是不要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应用程序上输入个人信息。

社会宣传要用好“大喇叭”,营造打击诈骗氛围。借助基层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乡村大喇叭等宣传手段,刊播防范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做大做强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等新型媒体平台,积极借助其媒介宣传作用,及时发布电信网络诈骗警示宣传片、常见电信诈骗手法、“防诈骗宝典”等内容,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增长防范知识。组织反诈宣讲员,深入辖区学校、社区、企业、单位等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特点,通过集中宣讲、面对面讲解、以案释法、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讲解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和识别技巧,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反诈防诈意识,形成“全民反诈、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