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眼健为实
作者|陈真真
观点
“get明星同款正骨”“正骨初体验”“体态纠正”......在某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与正骨有关的分享笔记。
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正骨”,有不少体验、探店的短视频。视频中,在正骨师傅的操作下,顾客关节不时发出“咔咔”声响,不少网友在评论区互动“看着很酸爽”“这声音真的很解压”“到底疼不疼,好想体验一下”。
长期伏案工作、低头刷手机导致不良体态的形成,进而影响人的气质,这就上升到了年轻人普遍重视的颜值、美的层面。抓住了人的痛点,从事正骨项目的商家也多了起来,一些美容院、理疗店甚至打出正骨可以瘦脸、增高、治颈椎病等诱人的营销广告。
在流量、商机这两股风的“吹动”之下,正骨大军越来越壮大。不过,由于大量消费者“病急乱投医”,希望通过中医正骨打通任督二脉,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再加上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故弄玄虚,导致乱象丛生。
零基础学正骨,三个月培训即可上岗
眼健为实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正骨培训”,发现有不少正骨培训机构,有培训机构甚至强调“无需专业医学基础,5天成为正骨精英”。
眼健为实通过广告信息联系到某正骨培训机构的一位销售人员,对于“没有任何医学基础,是否可以学中医正骨、有哪些就业方向”等问题,销售人员表示,零基础也可以学,按摩全科加正骨,三个半月的时间就能学会,可以到医疗机构康复理疗科室、康复理疗中心、养生会所、美容美体机构等就业。
此外,该销售人员还表示,正骨除了可以治疗颈椎病,富贵包、长短腿、骨盆前倾、腰间盘突出等也都可以治。
在北京某中医医院工作的一位中医康复师告诉眼健为实,市面上有些美容院、推拿按摩馆里的所谓“正骨师”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培训就上岗,其实并不具备正骨的相关资质。
对于销售人员所说的“学完正骨,可以到医疗机构康复理疗科室就业”,眼健为实表示质疑。对此,上述中医康复师表示,中医正骨属于医疗行为,非执业医师是不准许从事医疗行为的。
此外,眼健为实注意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0〕3号)中,正骨推拿疗法属于中医临床诊疗治法的一种,包括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正骨手法包括牵、接、卡、挤、分、旋、端、靠等正骨八法,常用于骨折、脱位等;推拿手法有捏、弹、按、压、揉、点、推、疏、摇、牵、搬、盘十二法,常用于筋肌损伤等。
销售人员称“富贵包、长短腿、骨盆前倾、腰间盘突出、颈椎病等都可以进行正骨治疗”真的是这样吗?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需要到正规的医院通过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判断是肌肉还是骨骼形成的这些问题,然后由专业的医师判断是否需要正骨。比如,一些严重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并不适合用正骨手法来治疗。
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温建民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曾表示,市面上一些养生保健场所的正骨,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正骨,而是一些按摩手法。但是,按照目前的行政管理办法或法律法规,按摩手法是不能动骨头的。
头晕想吐、致伤致残,不当正骨后果严重
盲目接受非法开展的中医正骨治疗不仅会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
在某投诉平台,眼健为实注意到数十个与正骨相关的投诉,涉及商家夸大效果、诱导消费、贻误病情等。比如,有消费者表示,自己有一点驼背,在网上下单后,去一家按摩店做了正骨,感受不到任何效果,背也没直,而且有些肚子痛,当时以为可能这样才有效果。没想到,第二天早起全身都痛,尤其是腰部,还头晕、想吐。
“我感觉肩膀和腰有些僵疼,挺难受,就想着去按摩放松一下,店家给我安排了一个按摩师,还说我这种情况正骨弄一下就好,我寻思那就尝试一下吧。结果师傅一顿操作,用胳膊肘压后腰、抬起我的大腿用力掰。当时结束后,感觉浑身就像被大卡车碾过,还头晕的厉害。后来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严重腰突。”95后小广向眼健为实讲述了自己的正骨经历,并表示不正规的正骨差点要了他的命。
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张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门诊,接诊过不少正骨后导致胸椎、腰椎、颈椎疾病加重的患者,有患者因在理疗店正骨导致脊髓损伤,当时是非常危险的一过性脊髓休克,如果再严重一点,很可能导致全身瘫痪,手术也无法逆转。
张波还强调,正骨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手法,主要用于骨折脱位的手法复位,增高、瘦脸等作用纯属夸大。
对于消费者而言,应该明白,正骨不同于普通按摩,中医正骨是一种医疗手段,而非美容或普通养生项目,不要盲目相信无资质商家的一些夸大甚至虚假宣传。如果确实有正骨治疗的需要,也应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正骨医师的帮助。
参考资料:
[1] 正骨可以修正体态、瘦脸?专家:假的!
http://m.news.cctv.com/2021/09/27/ARTIIz82cuVpAL3Z7cJvYsMq210927.shtml
[2] 男子颈椎病发作,正骨后险些瘫痪,专家建议谨慎选择
http://www.ctdsb.net/c1659_202103/1222578.html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0〕3号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1/24/content_5563703.ht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