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至31日,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成功举办,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专程来我省全程采访录制,并剪辑制作成专题节目《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活动》,将于9月15日周五21:5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戏曲频道首播,届时央视网、央视频、央视影音将同步上线,敬请收看。
本次展演活动规模空前、史无前例,6天演出7场,其中前6场为全省享受稀有剧种公益性演出补贴的31个稀有剧种、66个院团节目的集中展演,最后1场为精粹展演,参演人员达300多人,观演人数达5000多人次,全面展示了我省稀有剧种传承保护成果,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我省地方戏曲艺术持续繁荣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意义重大,精心组织
山西省是闻名全国的戏曲大省,素有“中国戏曲摇篮”的美誉。全国有348个剧种,山西就有38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有31个为稀有剧种。这些稀有剧种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特别是加大了对稀有剧种保护传承力度,推动稀有剧种院团良性发展,特别是部署安排举办此次稀有剧种展演。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谋划,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专班,成立办公室、展演、宣传报道、评论简报、专家服务、综合保障6个工作小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合力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展演顺利举办。专家评委高度负责,提供专业指导。各参演单位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要求,带领演职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专业功底、昂扬的精神面貌圆满完成演出。
精彩展演,好戏连台
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的参演剧种、参演人数、演出场次,均创历史之最。全省31个稀有剧种、66个剧团悉数参加,我省稀有剧种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剧种名家、剧团骨干、青年新秀各展风采。此外,还邀请了蒙、陕、冀等兄弟省区稀有剧种院团和我省戏曲票友大赛的“名票”同台献艺。演出唱段多达80个,既有耍孩儿《猪八戒背媳妇》、朔县大秧歌《泥窑》等优秀传统名段;又有耍孩儿及北路梆子戏歌《千古一塔》等文旅融合作品和汾孝秧歌《小村新风》、河东道情《幸福社区绽新容》等现实题材作品;还有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北的优秀作品。
每场演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各剧种争奇斗艳,展现了稀有剧种别样风采和独特韵味。其中,8月31日晚的精粹展演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演出作品均从前六场演出中遴选而来。演出以新创的耍孩儿及北路梆子戏歌《千古一塔》作为开场,大气磅礴,浑厚质朴,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状态;其后,省内外优秀节目轮番上演,异彩纷呈,赢得现场观众的连连叫好;最后,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已84岁高龄的王爱爱老师带领我省戏曲名家助兴演唱四大梆子《表里山河》,祝贺展演成功,为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打磨作品,加强研究
为了提升稀有剧种剧团的演出水平,确保演出质量,展演邀请省内戏曲艺术家、资深学者组成2组共20人的专家团队,还特邀了文化旅游部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从节目遴选、内容编排,到组台演出、剧目提升,全程参与,环环把关。彩排时,专家们现场对每一个参演节目进行演出审核,及时发现问题,给出具体修改建议并进行辅导;演出结束后,专家们不顾疲劳,连夜同剧团负责人、主创人员进行面对面座谈,从题材、内容到表演技巧、服化道细节对作品进行全面提升打磨,为剧团下一步发展集思广益。每天晚上12点后,座谈会仍然交流正酣,专家发言客观中肯,切中要害;基层同志仔细聆听,认真体会。
展演组织各市、县文旅部门、有关艺术团体来省城观摩交流,并精心编撰了8期简报,分发大家交流学习。以此为契机,省艺术研究院和山西戏剧研究所组织研究人员开展稀有剧种学术研究,探索我省稀有剧种传承发展路径;基层院团与专家学者建立联系,共同创作新剧目。活动不仅开拓了所有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眼界和视野,提高了全省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信,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稀有剧种的调研、培训和学术研究工作,推动了院团打造优秀作品,狠抓演出质量,更好地促进山西稀有剧种的活态传承。
文化惠民,营造氛围
本次展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行30元惠民演出票价,广大群众踊跃购票,扶老携幼前往观看。剧场内座无虚席,台上演员倾情演出、技艺精湛,台下观众看得开心、听得过瘾,笑声不断,掌声雷动,在浓郁的乡音、乡情之中,观众朋友领略了山西省稀有剧种的艺术魅力。谢幕后,戏迷朋友们热情不减,纷纷走上台与演出人员留影纪念,久久不愿离去。
活动统筹各类媒体资源构成强大的宣传矩阵,在展演前邀请王爱爱等我省众多戏曲名家上镜,制作多个宣传短视频,发动多方力量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同时在省城9个户外大屏24小时滚动播出,有力地宣传推广了展演活动。展演吸引各级各类媒体全方位报道活动盛况,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专程到山西全程采访录制节目;山西电视台录制全部节目,将在《百家戏苑》栏目分14期播出,多次进行专题采访,仅《山西新闻联播》栏目就有两次长时间报道;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山西电视台、山西日报、黄河新闻网、网易、腾讯、新浪以及抖音、快手等上百家媒体纷纷予以关注和报道,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和保护稀有剧种的浓厚氛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