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了一则消息。

据说,在河南有一名跨境卖家因销售假冒的Underarmour(安德玛)和FILA(斐乐)产品而被抓获。现场搜查时发现了假货,许多待发货的包裹还没有寄出。

据了解,这位卖家之前在淘宝和拼多多上销售仿冒商品,并虽然偶尔被关闭店铺,但仍然赚了一些钱。因此,今年初他将业务扩展到了跨境电商。

然而,跨境业务相对于国内电商来说更加复杂,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揭露出仿牌问题。

听说这次是海关在查验过程中发现了这批假货,然后顺藤摸瓜,将上下游涉案人员一网打尽。

这位跨境卖家只是仿冒产品销售链条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环节。由于查获的假冒产品价值不高,目前该卖家已经被取保候审。

回想起来,这已经是我今年听到的第三起跨境卖家售假被抓的事件了,前两起发生在义乌,是关于工厂制假的案件。

既然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卖家冒险销售仿冒产品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能够赚取巨额利润!

在商业逻辑中,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我记得去年曾看到义乌一个化妆品制假案件,仿制的HR化妆品售价为1000多元,而制假者的成本只有15元。

面对高达600%的利润诱惑,许多人开始了制假之路。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即使你认为自己从事的销售行为并不违法,实际上也属于违法行为。

让我们以近年海关查获的案例为例,说明一下跨境卖家涉及的仿冒违法行为。

首先,有一种情况是售卖未经授权的正品。

许多人认为售卖未经授权的正品没有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销售的是真正的正品,他们可以提供正品的包装、质量等方面的证据。

然而,请不要忘记,销售这些知名品牌的产品是需要获得授权的。即使你的产品是真正的正品,从品牌授权工厂获得,如果没有品牌方的授权,仍然会被视为售假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情况是在产品上印刷他人的商标。

这是一种典型的售假行为,即将自己的产品贴上知名品牌的商标进行销售。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各地的步行街上都可以找到大量类似的产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仿制的New Balance运动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种情况是使用与大牌产品品牌名高度相似的仿制品牌名。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些仿制品的质量甚至让人忍俊不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种情况是仿造他人的外观设计。

这种方式相对于前面的情况更为隐蔽,我不使用大牌的商标,而是仿造其外观设计。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一些卡通形象类的产品,例如Hello Kitty等,我会稍作修改字母的部分,但产品的设计外观则保持不变。

第五种情况是在商品描述中使用他人的商标。

这种情况在跨境卖家中是最常见的违规行为之一,尤其是那些销售知名品牌周边产品的卖家。

举个例子,假设现在iPhone 15已经上市,你想销售iPhone 15的充电器,然后你直接在商品描述的标题中写上"iPhone 15充电器",这就是典型的违规行为。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使用类似"适用于iPhone 15的充电器"或者"兼容iPhone 15的充电器"的表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种情况是进行产地伪造。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偶尔也会发生。

举个例子,假设你销售的是三星的配件,为了增加产品的说服力,你在产品上故意印上"Made in Korea"(韩国制造)的标识。

这种故意标错原产地的行为也属于售假行为的一种。

以上总结了六种常见的跨境卖家售假情形,我们在此做个汇总。

因此,如果你曾经从事或者正在从事上述六种行为之一,务必及时停止,并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君子爱财,有道是取之方式。

不正当获得的财富虽然可能容易,但失去时可能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