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有效沟通需要遵循的原则

真情投入,真诚相待是基本。只有敞开心扉、消除偏见,才能表达充分,接受全面。

其次,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恰当融合。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和性。比如:悦耳的高音、明快的颜色会让人感到愉快,很自然的呈现出欢快的表情;低音、暗淡的颜色会令人产生压抑感,不自觉地呈现出悲伤的表情。

总之,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以“自然的我”,把真诚、善意和希望通过恰当得体的方式传递给对方,赢得其好感及信任,让老年人切身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沟通的要点

扮演好发送者,启发式提问,简明清晰,言行一致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开好头,礼貌打招呼。初次见面需简单自我介绍。明确要说什么。若想了解对方感觉及需要,应选择开放式提问,抓住关键词。如“你感觉怎样?”“你感觉那不舒服”“你觉得怎样做会好一些”,如此就可以给对方自由发言的机会,拓宽交谈范围。

要清晰地说,语速相对慢些,语调适中。若对方听力下降,稍大声些,或靠近耳边说。

要言行一直,自己的身体是不会撒谎的,它总是在不由自主的配合着情感及思绪表达,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都会流露出真情实感。心不在焉,一心两用或全神贯注一看便知。

扮演好接收者,细心观察,耐心倾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活力强弱:若对方低头垂肩弓背,动作迟缓拖拉,说话有气无力,则提示活力较弱。反之,若仰头挺胸,动作轻快,声音洪亮,则显示精力充沛,更易于沟通。

感情起伏:肢体语言可淋漓尽致地展示人类感情,基本表情有六种:高兴、悲伤、恐惧、惊讶、愤怒和厌恶,比如:

高兴时,情绪积极向上,能量呈向四周发散型,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表现为面色红润,眉眼及嘴角上抬,身体轻松,仰头,四肢伸向四周,手舞足蹈。

悲伤时,情绪消沉低下,能量呈低缓迷乱型,新陈代谢低,表现为面色青白,眉眼及嘴角下拉,身体沉重,低头,四肢无力下垂,或者身体卷缩,此时,身心功能处于低水平,说话有气无力,冷漠无欲。

生气时,情绪高昂激愤,能量呈向心集中型,新陈代谢快速增加,表现为面色张红,面部线条向心集中,双眉紧锁、双眼圆睁、咬牙切齿。身心功能处于亢进状态,具有破坏攻击性。

此外,应学会分辨沟通中的交通信号,人们一般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角度、肢体动作来替代言语,表明其反对(红灯)、徘徊(黄灯)、或可行(绿灯)的态度。我们需时刻留意老年人身心变化,随机应变。

③言行不一致之处:常是问题所在,需进一步弄情真意。如对方眼瞅地面,坐姿秃废,呈现出心神不定,却说“我心情很好”,则提示对方希望自已心情很好,但不知该如何是好。

扮演好反馈者,把握好听说节奏,为对方树一面镜子

要注意发送和接收信息角色的切换节奏,因为我们大脑在接听信息时的思考速度比表述时的速度要快许多,不要随意插画打断对方,需保持适度的沉默或停顿,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以便让对方整理好思绪把意思表达充分。

要积极地倾听,恰似给对方树起一面镜子,促进对方自我表达和自我理解。人的任何行为表现都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而是有着充分的理由,尽管有些理由并不合情合理。

要结好尾:询问对方还有无什么需要,告知自已的感受,感谢对方的配合,必要时整理环境,与老年人道别。

实在不明白或一筹莫展时,就与对方同化,如无论怎么劝,对方也止不住哭,就与其一起哭,这样一来,对方反而停下来关注起你。有时暴露自已的弱点,会更易于让对方接受。

沟通的具体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主动接近老人,大多数老人对人有戒心,因此要积极主动去接触他们,使他们感到关心。

2.第一次接近服务对象时,记得先对他微笑,尽量向他表示你的友好。

3.向老人走近时,在距离老人一米左右就要微微弯下腰,弯腰程度根据老人的身高或是老人所处位置的高低而定,让老人感觉你的亲切。

4.在与老人交谈时,亲切更胜于亲热,态度要和蔼可亲,脸上尽量一直保持微笑,用心交流,眼睛尽量多注视对方的眼睛,视线不要游离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

5.不能让老人抬头仰视或远距离和你说话,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或姿势,尽量让老人感觉到与你平等,以及你对他的重视。

6.严重避免几个人围成一圈站在老人周围与老人交谈。试想一下,当你坐在店里,周围站了一群人而且站得距离有点远,把你围在中间,你是不是会觉得有一种压迫感呢?

7.老人的反应能力相对比较慢,说话的语速尽量放慢,而且注意语调。

8.对老人真诚的赞赏,每个人都渴望被承认,老人有时更像小孩子,需要你去表扬和肯定。

9.关于话题的选择,尽量选择老人喜欢的话题,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或是会让老人产生情绪波动的话题,如果在最初交流时不能准确把握,则选择一些安全话题,如可以和老人说说自己的情况,或是给老人讲一些有趣的生活见闻等等,慢慢了解老人感兴趣的内容。避免一问一答式的对话出现。

10.万一谈得不愉快或是老人情绪有波动时,尽量不要在引起老人情绪有变的原话题上劝说老人,注意动作,先轻拍对方的肩膀或是抓住对方的手,稳定老人的情绪,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11.与老人交流过程中,聆听胜过多说,不要自顾自的白话,尽量多引导老人自己倾诉或是自己提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当然,有很多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变通的,最重要的就是真情投入,真心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