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敢死队》刚上映时,很多动作片影迷都兴奋得快疯了,恨不得赶紧冲进电影院一睹全球顶级动作巨星的联手扛鼎之作。
一转眼,十三年过去了,当史泰龙带着他的《敢死队4》尝试着再一次调动中国影迷的荷尔蒙时,他恐怕做梦都没想到,电影在中国市场连一点水花和涟漪都没有泛起。上映三天,《敢死队4》票房还没有突破8000万元。
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十三年里,这些好莱坞巨星们除了有些更老了和已经打不动的李连杰退出了,剩下的剧情套路、拍摄技巧、电影特效、演员组合、叙事方式都已经更驾轻就熟,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他们的水平当然没有退步,只是中国市场的观众再也没有那么多没有见过世面的乡野萌新。
实际上,作为经典的“战狼式”电影,《敢死队4》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好莱坞大片中广泛存在。
01 枯竭的创意与审美疲劳
我们现在能想起来的上一部在中国大卖的电影,恐怕还是4年前的《复仇者联盟4》。从那时候起,好莱坞的大片一部接一部,无论是《速度与激情》系列,还是《黑豹》《变形金刚》《蜘蛛侠》《神奇女侠》系列,都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
其中,表现最好的要数2021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9》。这部已经可以归属于科幻电影的好莱坞巨制以13.92亿元的票房成为了近4年唯一一部进入当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五的电影,也因为其过于“科幻”的表现方式,导致今年大肆宣传的《速度与激情10》票房大幅下滑。
而这个票房数据,在最近4年的总榜中,连前20都排不进去,更妄论与《流浪地球2》《长津湖》等超过40亿元票房的电影相提并论。
我们更可以发现的是,这些已经号召力大不如前的电影,还都是以狗尾续貂的方式存在的。犹如刚上架的苹果15,用情怀对中国乃至全球电影粉丝进行着最后的收割。
这背后暴露的恰恰是好莱坞电影创新的乏力,以及观众对于同类型影片受到的观影刺激太过单一形成的审美疲劳。
看一部《变形金刚》或者《速度与激情》还不错,但让你连续看50部、100部呢?
没错,这些好莱坞电影第一部和第五十部基本没有任何区别。
类似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港片身上。最近十年的香港电影,除掉一个巴掌能数出来的极少数电影,大多数剧情也没有太大区别。
越来越少的观众愿意为雷同剧情电影不断买票了。
02 民族意识反弹和反洗脑
《战狼2》的横空出世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票房现象。不过,这部电影的背后是有深刻的现实主义背景的,也标志着一个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崛起。
吴京的一句“爱国有错吗?”惹恼了太多人。
这些人的疯狂反扑就和网上已经热传的那张图写的一样——但凡看到中国有一点进步,有些人比死了妈还难受。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很多中国观众已经默认了一种设定,中国是不能有个人英雄的,甚至不能有类似《流浪地球》中的集体主义,歌颂中国光明的一面就是被洗脑的主旋律。美国是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主导者,只有美国才能够输出意识形态。
为此,他们可以在无视《第一滴血》《谍影重重》《碟中谍》等电影的个人英雄主义,歇斯底里、撕心裂肺地暴躁怒吼:你们这群没脑子的战狼!
然而,“战狼式”电影不仅发源自美国,如今依然是好莱坞最热门电影最核心的价值观输出方式。当“战狼”并没有被某些恨国党污名化的时候,观众们对此类美式电影并没有多少反感。而曾经的恨国党对“战狼”有多痛恨,如今的美式“战狼”就有多被唾弃。
没错,确实有很多人被洗脑了,但也有更多人清醒了。所以当《敢死队4》上映后,中国观众变得更冷静了。事实上,中国观众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反感所谓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对恨国党和卖国贼无理输出的反弹。
在中国的科技、经济、文化被整个西方世界竭力打压的情况下,中华民族的血脉并不允许绝大多数人无动于衷地当汉奸走狗,无脑地为敌人呐喊助威。
这一现象在中美交恶,我国放开一些主要题材限制后,被加以扩大。除了《长津湖》,还有《狙击手》《金刚川》等类型题材在这些年陆续上映。
观看电影、欣赏电影变成了文化对抗,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美国文化霸权必然导致的结果,并在水军、舔狗和恨国党的为虎作伥和推波助澜下得以快速放大。
所以,很多对好莱坞电影好坏的评价就和很多对国产电影好坏的评价一样,开始愈加失真和不客观。
03 讲好中国故事和间离的美国故事
近期上映了一部电影业内人士和专业、资深电影观众都被深深震撼的巨作《奥本海默》。这部电影无论是题材、剧情、台词、节奏、结构、摄影、音乐、表演还是任何和电影相关的元素,都称得上大师之作。
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导演和演员中坚力量之一的大鹏表达着他的无力感:“你已经全部都尽力了,你又知道自己成为不了那样”。
这样一部卓越的电影,一样免不了被大量中国观众凶狠批评。这其中和电影有一点欣赏门槛导致部分观众接受能力不足的原因,还有很多是带着明确的民族立场的。
“为什么原子弹炸日本鬼子的剧情被一带而过?”“为什么要宣扬奥本海默,钱学森不比有意义得多?”“说《奥本海默》好的,去看看《横空出世》吧!”此类言论在《奥本海默》的相关评论下绝不少见。
固然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让很多人的智商和观点变得不正常,不能从电影的角度去理解。但这也反映出这部电影和中国人的间离感。
奥本海默不是中国人,他和二战战争远离美国本土,他个人内心对于伤亡的道德谴责在日军对中国人民发起的屠杀和造成的伤害面前显得十分廉价。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这部电影加入了日本被核爆和投降的画面,它的口碑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如果中国人能在当时扔核弹,恐怕恨不得把日本几个岛都轰平了。
背后的原因是,抛开电影的元素,单纯的美国故事很难让中国人民共情,甚至让大家觉得矫情。
而“讲好中国故事”恰恰是国家对于新时代中国文艺创作者的要求。
所以无论是强主旋律属性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万里归途》《长津湖》,还是强现实主义属性的《孤注一掷》《八角笼中》《人生大事》《少年的你》,或是强科技文化属性的《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很容易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因为大家熟悉,大家认可,大家甚至曾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与之相对的,《花木兰》自然被抨击,《绿皮书》《奥本海默》《银行家》和那些好莱坞“战狼”系列电影为什么感到乏力的原因就很清楚了。
04 电影本质的回归和技术鸿沟的填平
电影最应该看什么?
相信有的人会说剧情,有的人会说特效,有的人会说表演。
不过,如果让你必须选一项时,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剧情。电影终究提供给我们的是无数普通人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的故事、情绪、风景,乃至情感,甚至希望。
如果让中国电影观众给好莱坞最优秀的电影打分,恐怕《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这一类的剧情电影会占据主导,但看票房的话,好莱坞特效大片牢牢占据了票房榜前三十的主要位置。
到电影院看好莱坞电影主要看特效也已然成为了很多中国电影观众的惯性思维与消费习惯,但这一切也是以好莱坞特效曾经绝对的技术优势和出众的想象力为基础的。
当《流浪地球》系列,追光动画电影系列们已经将技术差距快速地拉近到触手可及的地步时,当观众们对于单一特效进口片审美开始疲劳时,当各类型中国故事电影开始蜂拥而出的时候时,电影的票房市场导向不可阻止地转向了电影故事。
为什么《敢死队4》不那么卖座了?不是史泰龙和梅根福克斯不好,而是时代变了。
犹如中国科技的全面崛起,美国人看得到,并以官方、民间双管齐下竭力阻止,但仍然阻挡不住。好莱坞电影面对中国电影恐怕亦是如此。
当“国产保护月”都忽然不见了的时候,当中国电影观众的文化自信更加强烈的时候,好莱坞可能真该好好想想他们曾经无往不利地收割全球票房的思路是否需要调整一下了。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那些套路真不好使了。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OVER。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