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经济在经历了房地产的阵痛之后,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尤其是股市的连续下跌,也让人们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比较悲观,但是实际上我们真的应该如此悲观么?笔者认为并不是,尤其是从刚刚公布的八月份经济数据来看,从多方面已经表现出了经济的拐点有可能已经出现,不管是在城投债逐渐得到解决的前提下,还是在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的背景之下,经济在未来大概率在筑底后会越来越好。那今天咱们就用这篇文章来剖析一下八月份的经济数据对比现在整体的宏观经济情况做一个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8月的经济数据概览。从当前来看,受益于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逐渐发力,加上暑期整体消费需求持续强劲,部分工业品的价格持续回暖,从数据来看,8月份主要供需指标基本上得到全面边际改善,不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相关,以及消费、投资的环比都由负转正,这是好的一面;那相对需要改善的一面是,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依旧比较的突出,所以经济恢复的基础从当前看,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固,比如出口依旧是负增长,民间投资、房地产投资降幅依旧有扩大的趋势。

接下来,我们再看各个细分数据。先从生产端口来看,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前值3.7%),那么分细分行业来看,外在需求所主导的电力机械相关的生产出现了小幅下滑,黑色系、有色系、化工类等传统原材料行业仍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电子设备相关增速有着比较明显升高,所以这里不排除消费电子类的景气度将有所修复。故从数据可以看出来,8月工业增长超预期主要由上游产出扩张带动,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下游的相关生产普遍依旧偏弱,因为把整体结构进行拆分之后,工业增长的修复主要也有上游涨价缘故,从PPI数据来看,8月PPI同比增速出现拐点,那么对应的上游行业工业生产扩张也在情理之中。倘若PPI反弹无法有效拉动进入下游补库阶段,国内企业盈利周期还是难言企稳。结合8月份的地产相关销售数据来看,整体还是在低位徘徊,说明8月家具家电消费反弹更多是因为政策的相关补贴,而不是地产行业自身的修复变好。那么基于不同的宏观逻辑,其实PPI作为描述国内工业需求的指标不排除短时间失效,并且PPI和核心CPI走势也可能出现背离情况,不过整体来说,笔者认为生产端压力最大的环境阶段已经走完了,整体低库存的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制造相关有望进入阶段性补库的阶段。

接下来我们从投资端口来看,从7、8两个月的平均增速来观察,制造业投资是有所企稳并且稳中有升的,前面也说了,地产相关的修复相对偏弱,所以不难看出地产的投资仍弱于季节性,所以更多的地产相关政策仍需要出台。从数据来看,8月的地产投资同比-10.9%,较上月跌幅收窄1.3个百分点,同时参考去年下半年房地产相关的投资下滑速度较快,那么如果出现同比的反弹不应该意外,但这也不意味着整体地产有所好转。我们再从高频数据来观察,不管是住房销售还是土地成交其实都未出现明显改善迹象。其他投资方面,剔除掉电力相关投资后,整体基建的表现还是起色不大。基于地方债务的风险约束,地方财政在下半年配合基建投资的意愿可能较弱。尤其是1-8月份,土地出让收入下滑-19.6%,所以可能对地方财政的期望需要有所降低。说完了不好的地方,那好消息是制造业投资表现相对有韧性,结构性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8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7.1%,较上月读数大幅走高,汽车、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等行业制造投资维持较高增速。这也符合我们走出国门的一带一路计划相关政策驱动。

最后,从消费端口来看的话,在各地方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落地后,可选消费的整体销售情况是有所改善的。对于社零来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4.6%(前值2.5%),数据的相对回升主要是因为消费同比回升也就是刚才说的可选消费整体情况改善,前期各地针对促进汽车、家电家具相关大宗商品的促消费政策效果越来越明显,其余的类似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等消费升级类的商品也贡献了较高增长。不过8月餐饮消费同比增速下滑3.4个百分点。这和之前公布的核心CPI环比回落基本是保持一致的,主要还是因为随着假期的结束,消费逐步恢复正常节奏,线下服务消费出现降温情况也是正常现象。地产链消费同比跌幅小幅收敛,主要原因还是前文提到的家居消费补贴政策起到了效果。

综上所述,从宏观上来看8月经济数据,我们认为最差的时间已经基本过去了,也就是经济底部有可能已经出现了的,整体7月的异常数据更多像是短期扰动带来的。全面回暖的经济数据和下降的失业率也可以确认这一点。那在底部基本确认以后,经济回升的斜率则需要观察新的数据加以佐证。不过对于地产端的需求端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大,而且城中村的相关棚改建设也需要持续推进,其他问题比较大的地方债务化解重点则在于打开下一阶段财政空间,未来流动性的释放变化更加值得重视,在未来城中村改造的前提下,有望看到流动性环境的进一步宽松。

那对于接下来的政策展望来说,毫无疑问当下肯定仍处于宽松的窗口期,财政端和货币端协同发力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货币方面,8月、9月降息降准相继落地,为需求端的恢复和相对应得预期改善打下了有利的基础。整体来说,笔者预计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宽松格局,有望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若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不排除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财政方面,8-9月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可以肉眼可见的正在加速,那么这一点对基建的相关投资增速也将形成较为有力的支撑。同时减税降费政策也会逐步落实落细,为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减负。所以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财政相关有望继续发力,重点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加快落地,为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提供助力。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指导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