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电话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会接的,毕竟你说话又不好听,又不是人才。然而,如果这个电话是便民中心的,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沟通的电话,工作人员拒不接听,宁可一边被铃声吵着一边聊天也不接听。您认为这事靠谱吗?
所以我看到有网友评论说,这样的便民中心还能用便民两个字儿来打头吗?不知道你们遇到没有?说实话我遇到过,就在东莞,而且不只一次,不止一个服务中心。比如交管中心,比如行政服务中心。但也有好的,比如前段时间提前还贷那次,麻城市的住房公积金中心听说我不在老家,而我老家只要上了年纪的父母后,当即就表示不用到现场办理,直接通过电话就把事情给办了,说实话我都想国庆期间过去给他们送上一面锦旗。
之所以要说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一个便民服务中心,陈先生多次到这里办事未果,他再跑冤枉路就打电话询问,但是多次拨打电话也没人接听。
陈先生心中疑虑啊,再一次来到便民服务中心,现场工作人员的表现真是让人愤怒。原来本以为是便民服务中心人太多太忙,才导致电话暂时无法接听。没想到陈先生再次来到便民服务中心以后,发现大厅办事的人不多,几位工作人员一直在聊天。
为了不冤枉无辜,陈先生当场再次拨打了这个便民服务中心的电话进行验证。他打了一个又一个电话,前后不下十次,但是没有一次有人接听。不管电话怎么响,工作人员怎么闲,不接电话耐得住铃声的刺耳似乎成了他们的一项本领。
人家就是忙着聊天,忙着分析国际局势,闲聊琐事,接电话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会接。估计他们也知道,其中的人可能说话不好听,也不一定是人才。得知真相,陈先生无法控制内心的怒火,当场就吼了起来。
“现在不是说让老百姓只需要跑一次吗,我打电话你们都不接,我今天已经跑了两次,哪有这样办事的?坐在这里打电话都没人接,坐在这里打都没人接。”
“不用再打了,我已经听见了。”
“你们都在这里聊天,我打了十多个电话,没一个人接,你们就是摆设。”
因为你们的回答让领导去解决的任务被抓现行了,这是有预先准备好的回答。看到这里我得问网友,你会去吗?
国家已经多次发布公告,不让群众跑冤枉路办事,能一次解决的绝不能让群众多跑一次。然而,电话不接,群众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可以几乎确定的是,这个中心办事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至少需要跑两次。第一次得先了解需要带什么,第二次再把东西准备齐全。本可以通过一个电话解决的问题,你们却让人跑两次,取两次号,排两次队,这样的服务考核自然也增加了一倍。
便民服务中心应该把便民两个字重视起来,如果只是为了方便自己聊天,那还不如在家里聊呢,为什么要浪费群众的时间和国家的资源呢?如果你们不想做,总有人愿意做。如果你们做不好,总有人能做得更好。
群众对政府部门的印象和认知往往源自亲身经历和身边的小事,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连便民热线都不接,让办事群众情何以堪?因此,即使这是个小事,但它的“杀伤力”却很大,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从这里发散思考,解决类似问题,而不是只解决眼前的问题。
实际上,类似便民热线不“热”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打不通,一直占线,有的打通后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无奈之下,市民只能拨打12345热线,12345热线再转接给相关部门,这样问题才能得到清楚的解答。明明可以直接致电相关部门,为什么要费劲地拨打12345呢?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12345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可见,要解决便民中心“不便民”和“不服务”的问题,就需要从思想上找到问题的根源,从制度上加以改善。这样一来,相关工作人员就不敢、不能、不想混日子,能全心全意地解决好群众的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