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1.2020年以来牛肉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布瑞克农业数据终端

从2000年以来中国国内肉牛/牛肉一直处于价格中枢不断上移的高景气周期,最主要是生产格局变化和消费快速增长双因素影响。特别是2008年后随着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持续增加,散养牛的畜力价值逐渐消失,役用牛存栏大幅减少,明显减少了市场牛肉供应及架子牛供应。仅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便因此减少了超过100万吨牛肉供应,超过400万头架子牛供应。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增长及饮食消费习惯的变化,人均及牛肉消费量快速增长。特别在2018年的养殖环保政策,叠加非洲猪瘟带来的史上超强猪周期的影响,肉牛价格也加速登顶。但是从2020年以来,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国内肉牛及奶牛产能的持续恢复,猪周期的回归,牛肉进口量增长及高价消费受抑库存高企,支持肉牛定价中枢的因素逐渐减弱或消失,肉牛价格或进入中长期定价中枢下移的下行通道。

一、2000年-2020年产能出清、强劲需求下定价中枢不断上移

一、2000年-2020年产能出清、强劲需求下定价中枢不断上移

1.1.供应来看:奶牛存栏、役用牛的退出造成产能持续处于低位

1.1.供应来看:奶牛存栏、役用牛的退出造成产能持续处于低位

我国活牛养殖主要用于提供:牛肉、牛奶、畜力三类产品。因此存栏活牛在类型上主要分为了肉牛、奶牛、役用牛三类。

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2%,计划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5%。其中,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85.49%、58.98%、64.56%。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产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5.79%、31.66%、39.19%、40.53%。

图表2.农作物农机化作业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

农业机械的不断推广以及农村人口的减少,最终使生产效率较低的役用牛不断退出生产舞台。尤其在近些年农村振兴战略以及脱贫攻坚战的推动下,部分原本无力负担农业机械购置费用的农业群体获得补助,得以放弃原有的牛耕体系。

图表3.原有牛耕体系-肉役两用牛供应体系

内容来源:布瑞克咨询

目前役牛主要在农业机械运作不便的丘陵、梯田等地形继续运作。四川、云南等省份由于山地较多,相对其他省份不适宜机械化,仍需要大量的役牛劳作,因此其牛存栏量维持较高水平。另外水牛是我国南方的特色资源,分布在10多个省区,数量最多的是广西,其次是云南。水牛在肉、役、奶中均有相当作用,往往呈现肉役两用、肉奶两用乃至肉役奶三用的情况。2020年我国水牛存栏量预计超过2300万头。近年来国内奶水牛养殖数量虽有上升趋势,但是上升速度缓慢,养殖数量增幅不大,主要还是以农户散养为主,暂未形成足够的规模化产业,这也是我国传统牛肉供应体系的缩影。

近十年来牛存栏分类的变化表明中国牛肉供应结构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奶牛养殖业产能逐渐聚焦于牛奶生产本身,仅能在牛肉供应链当中起到一定补充的作用。以往以肉役两用牛为主的农户养殖体系正在逐渐退出舞台,让位给商业化、规模化的肉牛奶牛养殖体系。

图表4.全国役用牛存栏量

来源:布瑞克咨询

2016年至2021年,我国牛肉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5%,2022年我国的牛肉消费量达1024.5万吨,在全球牛肉消费量中排名第二。但2022年我国国内牛肉产量增长3%,仅为718万吨,仍有较大缺口,进口依存度26%以上。2022年,我国牛肉进口268.95万吨,同比增加15%,平均到岸价格6600美元/吨,同比上涨23%,我国进口的牛肉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新西兰、澳大利亚,这5国合计进口235万吨,占比87%;其中从巴西进口111万吨,占比41%,从阿根廷进口49万吨,占比18%;从乌拉进口35.6万吨,占比13%;从新西兰进口21.6万吨,占比8%;从澳大利亚进口16.9万吨,占比 6.8%;从美国进口18万吨,占比6.6%;美国已成为我国进口牛肉的第六来源国。

图表5.中国牛肉进口量趋势分析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1.2.需求端来看:快速扩张的城市化驱动城市人口及收入的增长

1.2.需求端来看:快速扩张的城市化驱动城市人口及收入的增长

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利用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联动的快速发展的奇迹。2021年城镇化率为64.72%,较2000年的城市化率为36%,提高了28%以上。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与之相比2000年为4100元左右,是2000年的9倍以上。收入增长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食物消费结构大幅增加了肉类蛋白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餐、火锅、西餐等餐饮消费场景的丰富,使得牛肉消费从以牧区消费为主的局面,城镇居民人均及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图表6.

城镇化率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布瑞克、国家统计局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统计牛肉人均消费,表观人均牛肉消费量=(牛肉总产量+牛肉进口量—牛肉出口量)÷总人口数量,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6.85kg/人,同比增长9.2%,比2011年增加49.5%。

图表7.城镇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2021年以后肉牛或面临定价中枢正逐步下移

二、2021年以后肉牛或面临定价中枢正逐步下移

2.1.产业扶贫、产业集群化驱动肉牛、奶牛存栏快速提升

2.1.产业扶贫、产业集群化驱动肉牛、奶牛存栏快速提升

图表8.中国牛期末存栏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肉牛的养殖模式正在快速发生变化:2016年肉牛养殖产业受奶业冲击导致的奶牛恐慌性出栏影响后,我国活牛存栏未能回升至2016年水平,但肉牛存栏量却已经创下了历史高位。奶牛存栏持续回升,进而发展到阶段性供过于求。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行业保持稳定发展,奶牛养殖的各类设施也在持续完善。我国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从1980年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开始引进此品种,又称中国荷斯坦奶牛,是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随着乳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各奶牛养殖企业纷纷加大育种技术的研发,不断改良奶牛的遗传品质。2020年以来,我国牧场奶牛的存栏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21年我国牧场奶的牛存栏量为580万头,同比增长了11.54%,预计到2025年我国牧场奶牛的存栏量将达到743万头左右。

图表9.2023年中国荷斯坦牛存栏量预计达713万头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艾媒咨询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引导和市场良好经济效益的拉动下,国内肉牛养殖积极性显著提升,扩产意愿十分强烈,全国商品牛源储备逐渐充足,育肥牛产能不断提升,市场价格触顶回落,而当育肥牛行情下滑时,便会出现养殖经营群体恐慌性抛售,育肥牛快速蓄积至供过于求,并反向传导各类商品牛源(能繁母牛、犊牛与架子牛)价格出现比育肥牛更为显著的跌幅,衍生出繁育母牛被养殖者规模性弃养抛售宰杀、以肉计价的现象,从而导致肉牛产能阶段性过剩加剧。与此同时,由于奶价持续走低,奶牛养殖户亏损严重,也开始大批量淘汰奶母牛,进一步冲击肉牛业市场行情。

2.2.国外供应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国外因成本优势产能难以快速出清

2.2.国外供应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国外因成本优势产能难以快速出清

进口牛肉成本优势,尽管牛肉价格持续下降,进口量保持住了足够的刚性。尽管中国正面临经济困境,美国农业部(USDA)仍将今年的牛肉进口预期维持在350万吨的水平上,与2022年的记录水平相同。国外市场为适应中国快速增长的需求而增加的产能,因其成本的优势相比较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产能难以快速调整。两个最重要的出口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农场到屠宰场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使它们能够接受较低的出口价格并继续进行交易。国际知名分析机构MIG分析师认为“中国进口牛肉市场可能从过去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在今年切换为供求均衡的状态,达到拐点。那么对应的在中国持续十多年的进口牛肉卖方市场的游戏规则也可能会在未来得到改变。”但是,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将逐步转移到中国买家手中。价格价格将更加理性,由原来国内价格引导进口价格变成进口价格更加贴近国外市场正常的贸易成本价格。

近年来牛肉进口市场行情利好,激励进口商不断扩大进口份额,驱使出口商也随之抬高出口价格,但受国内进口牛肉产品市场消费能力所限,价高抑制消费,从而导致库存高企,2023年1-5月我国牛肉进口总量约99.56万吨,同比增长8%,2023年3月份牛肉进口价格降至 5164 美元/吨,为近 21 个月(2021 年 7 月以来)最低点。在牛肉进口量增长与去库存效应共同作用下,进口牛肉价格呈现断崖式跌落,对国内牛肉市场行情造成一定影响。

图表10.进口牛肉及国产牛肉价格

数据来源:布瑞克、海关总署

2.3.人口出生率下降及城市化的放缓

2.3.人口出生率下降及城市化的放缓

根据中国经济网资料查询,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2021年减少8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人口增速的放缓或负增长,房地产的行业的萎靡,城市化及收入增速大幅放缓,支持食物人均消费、总量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不足,食物类消费将达到或即将接近其供需的的天花板,处于结构性改善需求的牛肉虽然仍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增速也将大幅放缓。

图表11.年末人口数量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4.超级猪周期下肉牛价格适度回归

2.4.超级猪周期下肉牛价格适度回归

图表12.猪肉及牛肉价格走势分析

数据来源:布瑞克

2019年“最严环保政策+非洲猪瘟”驱动的最强猪周期,在猪肉与牛肉的蛋白比价严重失衡的情况下,牛肉消费占比理性的以不寻常的比例快速提升。但是随着猪周期的回归,猪肉与牛肉蛋白比价快速回归均值,因性价比而带来的消费习惯的非正常调整也将进行纠正。

2.5.单位蛋白价格的冲击,中长期以鸡肉为主的白肉占比的提升是发展趋势

2.5.单位蛋白价格的冲击,中长期以鸡肉为主的白肉占比的提升是发展趋势

从国际机构OECD和FAO关于世界农业的中期展望报告中,禽肉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2.19%,高于猪肉年均消费增长率1.13%。2020年,禽肉的消费总量将超过猪肉,成为世界第一大食用蛋白来源。改变肉类消费结构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增加白肉消费、减少红肉消费已成为各国消费者的共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不仅美国的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巴西、日本、俄罗斯等国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禽肉消费的增长逻辑,主要是鸡肉生产和消费的性价比,特别是消费端,相比于其他食用蛋白的比价优势,使得在偏好于猪肉消费为主的传统背景下,禽肉的增长仍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从图可以看出,鸡肉的食用单蛋白价格大幅低于猪肉和牛羊肉。

图表13.主要肉类食用蛋白的单位价格

数据来源:布瑞克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