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丨周隆斌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出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限制大股东减持、鼓励上市公司分红等等利好政策接连不断。“一篮子政策”的篮子都快装不下了,但大A股成交量不增反降,令人称奇。

市场活跃不起来,到底怎么回事?答案也许就在市场之内。量化、外资纷纷“中枪”,而如今,新股又成众矢之的。

9月初,金帝股份敲钟上市。上市首日,盘中最高冲至61元/股,收盘报收48.27元/股,大涨121.7%。

股市有涨有跌,炒股亏钱,除了关灯吃面似乎也没脾气。对于熟悉股市的老股民来说,金帝股份股上市首日的表现也不算多么异常。但是,时隔半个月后的9月15日,一则关于金帝股份“上市首日惊现限售股被融券”的消息,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避免出现原始股东上市后立马减持套利,A股上市的公司按照原始股东股份持有份额的不同,设置了解禁期。原始股东想要减持股份,最少需要等到1年以后。近期最严“减持新规”出台后,对股东减持条件作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即便解禁期到了,金帝股份能否满足解禁条件还不得而知。

不过,比起持有股份带来的长期收益,金帝股份的高管与核心员工们似乎更希望马上变现。于是,他们将目光盯向了融券业务。

融券俗称“卖空”。举个例子,假设金帝股份现在的股价为10元/股,小明持有100股。小红可以付出一些利息,向小明把这100股借过来卖掉。如果金帝股份股价后市下跌到5元/股,小红那时再低价将这100股买回来还给小明,每股就可以赚到5元的差价。

金帝股份的高管与核心员工们上市首日就将股票借了出去,即便不减持,也可以赚到钱。这部分股票融券费率(年化)最高达到了28.1%,最低也有21.6%。融券借到股票的人,大量抛售股票,压低股价赚取差价,达成“双赢”。

只有不明真相的部分中小投资者,看着短短半个月里,相较上市首日最高价惨遭腰斩的股价,欲哭无泪。

按照现有规定,处在限售期内的股份是无法开展融券业务的,所以金帝股份的高管与核心员工是以“出借”的方式,将这部分股票借给所谓的“战略投资者”,由他们开展融券业务。

也正是此一“出借”行为,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

当有媒体致电金帝股份询问此事时,金帝股份的证券事务代表称:

高管及核心员工只是参与了资产管理计划,我们按照资产管理计划来履行投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对于资产管理计划的后续管理,还是由资产管理人来管理的。有个概念你可能没注意,不叫融券,叫出借。我建议您问一下开户的证券营业部的老师,他们会比较了解这个业务。

这位证券事务代表的言里话,充斥着对询问者专业知识不了解的不屑。《上海证券交易所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试行)(2023年修订)》第二十条显示,参与注册制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战略配售的投资者,配售获得的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的股票,确实可以开展证券出借业务。

金帝股份这番操作,从表面看来,似乎滴水不漏,合法合规。

昨日(9月19日),证监会对此事做出回应:“根据目前核查情况,上述融券业务符合当前监管规定,未发现相关主体绕道减持、合谋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

问题是,金帝股份高管与核心员工的行为,眼下引起了许多网友质疑和抱怨,可见类似操作存在巨大争议。为何监管层与市场出现这么大的意见背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金帝股份的案例并不是孤例。8月以来,共有45家公司在A股上市,有11家公司上市首日就被大量融券做空。其中,恒达新材的融券费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2.6%。

难怪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姝威愤然称:“如果这种行为,官方认为合理合法,那么,中国股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把股市当成提款机,公开抢钱!何时中国股市能让广大投资者分享到上市公司发展的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刘姝威的话说得这么“狠”,可见对这种行为有多么愤怒。然而,为什么这种行为却不被认为是绕道减持呢?在A股低位徘徊的今天,监管层对此应该仔细调查、认真分析,多听听来自市场的声音。如果此类行为确实是被人钻了制度漏洞,那还是要赶紧补上。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门营业,一晃已过了30多个年头。最初,A股市场仅有8支股票上市交易,到现在已极速扩张至五千余家上市公司,两市总市值超过80万亿,规模跃居全球第二。

遥想2007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盘中第一次站上3000点。那个春节,大多数股民都对后市满怀信心。却没有人能想到,3000点这个数字在随后的16年时间里和A股开始市场如影随形。各种“3000点保卫战”的段子,就连很多不炒股的人都有所耳闻。

究竟为什么A股市场始终难以摆脱3000点徘徊的魔咒?类似金帝股份的这番操作,或许就是一个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