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记者 张均斌)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正不断显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介绍,8月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他说,8月经济运行的新亮点新变化为下一步的经济持续回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他特别提到了“经济大省韧性凸显”:从数据上看,8月,广东以人民币计价外贸进出口增速提高到10.2%,浙江前8个月新设经营主体数量增长12.5%,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实物量指标增长较好,“经济大省‘勇挑大梁’,为推动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介绍了今年前8个月财政运行情况,主要包括3个特点,即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提速。

具体来看,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其中,中央、地方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3%。“财政收入增长除了因去年4月份以来开始实施的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集中退税较多,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外,也得益于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带动。”李先忠介绍,1-8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2.9%,分地区看,有31个省份财政收入同比均保持正增长,其中约半数省份实现两位数增速。

在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方面,债券资金累计支持专项债券项目约两万个,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建设领域,“推动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实施,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李先忠说。

前期,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新举措陆续推出。比如,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实施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上调部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等政策。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加快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1条政策以及近期28条举措,通过推介项目、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等方式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同时,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认房不认贷”、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政策接连落地。

“目前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储备政策已有多项出台,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和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有序扩大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行规模等。”丛亮介绍,针对经济形势变化,将适时出台实施一批储备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目前货币信贷政策成效初步显现,货币政策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然有充足的政策空间。

他介绍,央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如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国有大行的支柱作用,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抓好“金融16条”落实,加大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银行积极调整存量房贷利率;指导金融机构积极稳妥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等。

“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良好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丛亮表示,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落地见效,将有效推动国内需求持续扩大、生产供给稳定增长、新旧动能加快转化,带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