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第一泉”出发,沿着城市快速路前进,大约四十分钟后,可见一大片碧玉山水仰卧于天地之间,这就是济南最大的城市水源——雪野湖。

从京沪高速雪野收费站,再向东折返,不到十公里,又有一座雄关屹立路边,砖石叠加、古松劲柏,风姿勃发,“锦阳关”三个方正大字铭刻其上。作为齐长城三大名关之首,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锦阳关更多的文化内涵,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舆地志·疆域》有云:“长城岭……为北面之保障,要塞为锦阳关。南连马鞍、珍珠诸山。左右千峰森列,何啻天堑。”说的就是这里的壮美景观。

莱芜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是“伯益封地、嬴秦祖里”繁衍生息之地,是“一鼓作气、和实生物”文化发祥之地,是“红色基因、血色芳华”锋号集结之地,是“钢都烈焰、实业兴邦”强省会南部崛起之地。

厚植历史根系,播撒文明火种,守望文旅叶脉。立足新时代更高历史节点,莱芜区立足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打出“摸底子、定调子、铺路子、重保护、强融合”组合拳,全力书写好“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野湖

摸清底子情况明

为深入发掘文化内涵,摸清家底,莱芜区组建文物资源“三支队伍”,通过专家调查,全面理清文物资源、拍照留影、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专家学者广泛查阅、整理各类史料记载,挖掘红色故事,形成包括180余万字、2000余幅历史图片的红色文化资料库。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莱芜区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传承创新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思路,促进文物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成书局

铺好路子建机制

结合莱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建立起历史文化保护线,完善历史文化保护机制,构建起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传承体系。

加强区域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与保护,创新发展多样化文化保护与利用机制。定期开展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加大宣传力度与公众参与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管理监督体制。

聘请专家,编制《济南市莱芜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提出“打造国家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样板区”的目标——以刘仲莹故居暨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为重点,打造“信念如磐·百折不挠”红色主题片区;以莱芜战役纪念馆、吐丝口战役旧址为重点,打造“力挽狂澜·无私奉献”历史教育阵地;以山东小三线纪念园、王石门创业现场为重点,打造思政教育基地……串珠成链、连线成面,精心打造“印象莱芜·红色之旅”品牌。

未来,莱芜还将《济南市莱芜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纳入市域、区域总体规划,努力构建多规合一、刚性约束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刘仲莹故居)南面外景

活化利用重保护

依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人民印刷厂改造的709文化产业园,保留了三线建设时期的老厂房、宿舍、食堂、礼堂等建筑,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游览、拍摄主题婚纱照,《青山遮不住》等剧组也纷纷来此取景拍摄电视剧。

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仲莹故居为中心,集合周边黄仲华故居、窦光宇故居等早期党员故居群落,打造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成为鲁中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中共山东党史教研基地、红色文化研学游基地、青少年思政教育基地。

2018年以来,莱芜区先后完成了鲁西天齐庙、茶业口摩云山梯田、茶业口镇《泰山时报》旧址、李增援故居、文成书局旧址、吴伯箫故居等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这一系列活化利用,提升了文物的知名度,鼓励更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

文旅融合促振兴

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莱芜区以红色内涵丰富旅游内涵,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构建“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文旅+乡村振兴”等多元发展大格局,促进了区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

做深齐长城文旅融合,围绕齐长城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通达南北、贯穿东西的区域连接线路。

修建南部山区旅游大道、亮化雪野湖环湖路,持续加强景区景点周边的旅游道路、旅游厕所、休憩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挖掘特色,加强齐长城沿线原有景区提档升级,积极培育和打造齐长城沿线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提升雪野旅游度假区、旅游民宿集聚区、乡村旅游集聚带等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

千年鲁中史,深深乡土情。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莱芜区正以全新的姿态“厚植深土,挖掘宝藏,串珠成链,构建体系”,奋力谱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莱芜区委宣传部)

来源:济南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