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围绕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并调研指导友新综合市场,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锚定“福气之城”的目标定位,聚焦发展所需,解决群众所盼,以更强意识、更实举措、更优作风积极投身主题教育,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姑苏新实践注入强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友新综合市场

位于新郭港路128号,占地面积37762平方米,对外经营面积84141平方米,自2016年竣工以来闲置多年。9月28日,原南门水产市场将整体迁入,这一闲置了7年之久的“沉睡资产”将实现盘活利用。该市场分为裙楼跟塔楼两部分,其中裙楼(1-3层)用于农产品经营,塔楼(4-15层)用于配套服务及商务办公。当前,市场开业前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方文浜实地察看市场内部及周边环境,了解开业准备、招商引资、周边交通优化等情况介绍,要求相关部门结合主题教育,聚集群众“急难愁盼”,科学规划服务半径,压紧安全生产工作,配齐配优配强基本保障类业态,加快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同步推进市场周边环境整治、交通出行优化,增强公共配套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积极盘活空间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业态和空间布局,狠抓重点产业培育,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研中,方文浜强调,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部署,要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分类指导,务求工作实效,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聚焦古城有机更新。科学统筹好古城、老城、新城之间的关系,突出差异化定位,盘活优化闲置低效资产,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凝聚古城保护更新发展合力,用心用情用力把古城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切实把主题教育的成果体现到推动姑苏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来。要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锚定“福气之城”的目标定位,开展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增强农贸市场、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高品质服务供给,努力将古城打造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最佳样本”,提升居民“家门口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领导杨国栋、贺宇晨、杨跃,区相关部门、区属国资集团相关负责同志,有关市场主体参加。

新闻多一点

原南门水产市场位于苏州古城区内、南门商圈核心区域,始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是古城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农贸市场,也是“全国百强水产市场”。该市场区域内外环境存在脏、乱、差及交通拥堵的问题,阻碍了古城保护更新发展进程,水产市场周边业态整体搬迁升级迫在眉睫。

为加快推进南门商圈转型升级,2022年8月,保护区、姑苏区成立南门市场项目服务专班,迅速开展商户情况排摸、资产情况梳理、项目稳评咨询等工作,利用10个月时间,完成了搁置18年之久的南门水产市场326户商户搬迁工作。同时,发动城管、公安、属地街道等多支队伍,设置警城联动工作驿站,对南门水产市场及周边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南门水产市场——友新综合市场,位于新郭港路128号,自2016年竣工以来闲置多年。南门水产市场的整体迁入,将让“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未来,友新综合市场将对标国内中大型农产品交易特色市场,打造集城市物流、民生保供、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品牌化、特色化农产品贸易集成空间,成为南门片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化和南门商圈焕新的关键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