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19日,由中央、长三角及省内主流媒体组成的“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团来到南通、盐城、淮安等地,充分挖掘当地具有创新特质的文博资源,深度报道暑期精品展览、研学旅行、教育体验、文创产品、志愿服务等,讲述特色博物馆与旅游相融合的精彩成果。

南通博物苑

作为城市人文之窗,博物馆承载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着文物、民众与社会史。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博物馆在无声无息中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繁华。 历经一百多年沧桑,如今位于南通濠河之滨的南通博物苑总占地面积扩展为7万多平方米,拥有濠南别业、中馆、南馆等多座全国重点文保建筑及国秀坛、水禽森等历史园林景观。新馆区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领衔规划设计,于2005年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

跟随张謇足迹,博物馆建设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从1985年建成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到20世纪90年代,沈绣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等一批专业博物馆建设完成;从20世纪初,珠算博物馆、审计博物馆、慈善博物馆等一批国字号博物馆的落地,再到启东博物馆、海安魏建功纪念馆先后备案成功,南通文博之脉不断注入新血、焕发新生。游览其中,透过可看、可听、可触、可感的展示平台,江海文明独有的气质变得格外生动、活灵活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

“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进一……”这些珠算口诀,你还记得吗?在南通濠河之畔,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收藏着中国人对于珠算的记忆。

珠算,从远古的历史走来,闪耀着中华祖先的数字智慧,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2013年,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其民族性、科学性、世界性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具备珠算技能的革命者,‘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在枪林弹雨中促进革命经济工作不断发展……”每逢暑期,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就会迎来一拨又一拨青少年,馆长王海明领着游客们参观,娓娓讲解。

经过升级改造,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正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展品和周到的服务,讲好珠算故事,当好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目前馆藏珠算文物史料一万余件,年均接待参观观众10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海盐博物馆

东临黄海的盐城,依海生存,因盐得名。广袤的海域滩涂,丰茂的芦苇草荡,为海盐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春秋战国以后的数千年历史进程中,盐城一直处于中国海盐生产发达地区——两淮盐区的中心区域,曾因“两淮盐独当天下之半”而闻名。盐城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海盐业的文化史和发展史。

200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海盐博物馆兴建于盐城市区。这是我国第一座国家级盐类博物馆,凸显了盐城在中国海盐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华夏祖先率先将火融入对海洋的开发,揭开了“煮海为盐”的历史,并持续探索创造,再创“晒海成盐”的历史新章。中国海盐博物馆基本陈列《海盐华章》由四部分组成,《引海制盐》反映海盐生产技术演变,《行盐四方》阐述海盐存储、运输和销售管理体系,《盐政春秋》介绍海盐专卖制度和盐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海盐兴城》讲述中国海盐文化凝练的典型代表——盐城。另外,还设有两个专题陈列《煮海之歌》和《环海盐趣》。让观众通过一件件精美展品,“触摸”千年历史的发展脉络,“遇见”海盐的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安市博物馆

淮安市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共有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为小型停车场,一楼为报告厅和文物库房,二楼为临时展厅,三、四楼为基本陈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及《徐伯璞捐赠近现代名家书画展》等四个专题陈列。

目前,淮安博物馆正在推出的重磅展览“国宝聚首,皇家器象——圆明园兽首暨清代宫廷艺术特展”,博物馆副馆长陈永贤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展览将展出包括十二生肖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以及乾隆书法、御玺和清代宫廷御用瓷器、铜器、玉器、佛造像等近百件文物,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本次展览前,圆明园部分回归兽首文物已在荆州、南京、东莞、香港等地陆续展出,均引起极大的反响。此次淮安市博物馆将回归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给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历史、人文、艺术的“饕餮盛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与育人作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联合新江苏·中国江苏网以“博物知旅·我的博物馆足迹”为主题,面向全社会开展主题征文、图文手帐、书画创作、Vlog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征集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切感受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水韵江苏”美的人文,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