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微不足道的一点爱心,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让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燃希望。”张先生坚定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29岁的张先生,来自邯郸,现在已定居石家庄从事园林绿化资料预算方面的工作。“起初我是在网上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故事,后来在2021年去献血时就仔细问了问医护人员这方面的知识,知道能救人,我就直接申请加入了。”近几年,张先生一直坚持着定期参加无偿献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加入志愿者队伍两年多,今年4月份张先生接到了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2年多,终于等来电话,我心里十分激动。”他深知血液病患者的艰难,更了解配型的不易。张先生表示,既然配型成功了,捐献就是义不容辞的事。

“没想到这种小概率事件会发生在我身上,能有一个帮助他人的机会,很难得,我没有办法拒绝,我想我的家人肯定也会支持我。”在还没征求家人意见的情况下,张先生率先答应下来。果不其然,当张先生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家人时,得到了全家人一致支持。“从小我父母就教育我,做人要宽厚,别人有困难时要伸手帮一把,我的爱人一家也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们也很支持我。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献血,也是受我妈妈和爱人她们的影响,她们献血的次数比我还多呢。”说话间,张先生露出幸福的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待期间,张先生积极配合做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骑行、跑步、爬山……这都是我的爱好,一直以来身体也非常好。体检完之后让等待消息,过了一阵,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就打电话问了问,知道结果都很顺利,别提我有多开心了。”捐献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

9月16日晚至21日上午,张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注射了9针动员剂,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21日上午8点10分采集开始,温热的鲜血从他的左臂汩汩流出,沿着细长的导管流入血细胞分离机……随着仪器循环转动,顺利分离出35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一袋“生命种子”即刻被送至患者所在医院,奔向另一个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媳妇马上就到预产期了,这一年,我帮助了一个生命也孕育了一个生命,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张先生笑得很灿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一段话、一个故事,这些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更多人心中向善的火焰。朋友、同事们都纷纷称赞他的大爱之举。张先生表示,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别人带去生的希望,是他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

至此,张先生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6039例、河北省第705例、石家庄市第2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