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在8月底推行了四大组合拳政策挽救股市的同时,随后又抛出了降准和降息的动作。这其实都算在意料之中,毕竟流动性是股市修复的一个基础,但是在9月14号的时候,国家再度进行了降准,对于很多人或者很多资金来说,都是属于意外降准,包括后台有很多读者也前来询问,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继续降准,咱们该如何解读,国家动作又在表明什么样的用意,对接下来的市场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咱们就用这个聊来聊聊这一次意外背后的逻辑。

首先,介绍一下本次降准的情况:在9月14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在9月15日的时候,MLF净投放1910亿,中标利率2.5%与持平上期,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1.95%、较上期降20BP。先综合来说的话,对于此次央行意外降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驱动:其一,当然是为了释放流动性,当前经济刚刚出现触底的迹象,也是处于经济复苏的初期,需要整体稳固当前的局面;其二,意图是在于对冲掉政府债的发行速度加快以及MLF的大规模到期所形成的相关流动性压力;其三,可能性的目的是暂时用降准来替代掉降息,用于暂时缓解国内与海外利差,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当前所有的组合拳的确能提振短期的信心,但是中长期的信心依旧是需要经济的彻底改善来建立的。当然,当前政府也在摸索寻找政策刺激和居民信心之间的平衡点,若当前政策所带来的信心依旧不足的话,后续不排除仍有更加积极政策释放。

其次,把这一次的降准再拆分,从细分的角度来看。本次全面的降准25BP,其实是属于克制性的“放水”,因为在财政相关的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约束下,降准的幅度看起来还是比较有限的,相对于去年的两次降准,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下降了60个bp,而今年两次降准,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仅下降了40bp。从侧面来说,这里仍然体现出了前面政治局会议的核心要点也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而非大水漫灌,但考虑到MLF有明显的超额续作动作,后续不排除会继续加大,并重启14天逆回购动作,整体来说,更像是一个放水的组合拳,虽然克制,但是也不算小,因为本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900亿,叠加本次MLF再度超额续作,9.15MLF到期4000亿、投放5910亿,加起来看,共释放资金约7800亿,整体来说已不算小。

那对于这一次放水的原因说来,用对冲性降准来解释更为合适,主要原因是因为专项债以及节假日等多重因素加大了9月银行间的流动性压力,鉴于9月专项债将加快发行,叠加跨季、跨国庆、跨中秋,客观上需要降准来对冲流动性压力同时商业银行负债端也存在压力较大的问题,有人会担心降准会和稳汇率的动作相冲突,但本质上应该不会,因为这一次稳汇率的关键是稳经济、稳信心,而这一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所以降准主要目的仍是对冲性降准、旨在呵护资金面平稳。

接下来,此次意外降准后,我们再从资产端来看看情况。笔者梳理08年以来每次降准后的股票的长期表现通常好于短期,中小盘股略占优,创业板相关的电子、软件,计算机,医药医疗、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等行业表现较好,与股市相比,债券表现为降准前一周债券收益率提前下跌,降准落地后下行空间受限,就如刚才所说,对于本次降准是能够一定程度缓解银行间的流动性压力,所以整体来说,对于债券市场是有相应的提振作用、尤其是与资金面相关性较高的短端利率。

那对于这一次降准之后的经济来说,当前看我们的经济环比是有所企稳,虽然可能最差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是本质的改善还需要时间,并不能直言已经脱离了底部,所以稳增长的政策还需要持续发出。具体到货币端来看,宽松仍是主基调,年内不排除仍然有降息的可能性。就如上一篇文章我们聊到了经济数据来看,8月信贷社融、物价、PMI、进口、开工等数据边际好转,其实本质上来我们经济环比有所企稳,但企稳并非本质改善,这一点仍然需要注意。那在本次降准之后,流动性缺口将明显减小,短期内大概率不会继续降准,这一点是可以预期的,也就是说年内降准的空间可能并不是很大。虽然说化债推进仍然需要不少的流动性,但是当前并没有继续降的必要。我们知道,降准不直接增加基础货币,只是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总体供应。不过,考虑到10月后MLF到期压力进一步加大以及地方化债规模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流动性缺口阶段性放大,也的确不能完全排除再次降准的可能。那对于降息方面,从降息空间的角度看,1年期LPR后续还有5BP左右的空间,5年期LPR还有调降10BP左右的空间,后续应该更加关注存量贷款利率调降的实际推进以及存款利率的新一轮调降。

最后,对于本次降准的利好方向,当然会有银行,因为当前商业银行的负债端压力是较大的,这一次的降准是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

综上所述,此次降准主要三点目的,一是持续释放稳增长以及稳汇率的信号,增加投资者信心,再者是为银行补充相应的流动性,三是整体配合化债行动。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指导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