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最多感叹的就是华夏民族先人的智慧!第一次走进大山里面。这次利用边缘时间,走马游了福建田螺坑土楼和云水谣。据记载田螺坑土楼是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福建土楼之王。

早上七点,包车司机兼导游准时到达,从厦门岛外的香格里拉酒店出发一路高架,很是顺畅。进入漳州境内后,开始有了些山野之味,群山聚拢着雾气,让我屡屡打开车窗“咔咔咔”拍着沿途风光。

一路云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云雾

两个小时后进入景区,以为就到了,司机师傅说还有12公里,且是绕山而行,转弯慢行处大多是360°险路,路上偶尔才会遇对行车,少有驴友出现。导游介绍,因山路狭窄,只有中、小型车可通行。

第一个景点依建筑轮廓当地人起名叫“四菜一汤”,我只在上观景台拍了全景,因是建在山坳中,往返需要的时间比较久,师傅说时间赶不赢,直到此时才觉得应该坚持的。可能是我嫌弃了他拍照的水准,我也被他嫌弃的说了句:“裤子那么皱”。这是个时尚的冷笑话,哈哈。但其实,师傅后来拍的还是颇为满意的,尽管并不是为了打卡拍照。

四菜一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菜一汤

师傅是老师傅,七扭八歪的绕到一土路上,很快在一座小院子前停下,原来这是个很私密的观景台,可以环抱住“四菜一汤”。师傅说你抱着试试,其实就是张开双臂做个环形,感觉天地都在怀中一样,看了一下还是别了,呵呵。

不同角度看“四菜一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角度看“四菜一汤”

第二个景点叫裕昌楼,有700多年的历史,据说是河南南阳那地方的人在元末明初为了躲避战乱客居此地。是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导游介绍说,相传师傅建完一层二层,对徒弟说,已经学了几年了,三层四层五层就交由徒弟建。徒弟呢?廊前的柱子都建成了倾斜的,但是几百年过去了,依然坚固无比,这个创新无疑是成功的。所以这个土楼又叫“东歪西斜”,徒弟也因此成名。

“东歪西斜”裕昌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歪西斜”裕昌楼

土楼高5层,每层54个房间,从一楼到五楼垂直为一家,一楼布局为厨房,现在都兼着经营特色旅游商业,二楼储存粮食,三楼及以上为住家。这个围屋都没有窗户,但是冬暖夏凉,还有很多观察瞭望孔,每口井里为了安全都养着游鱼或水龟。山里人的生活还是很清苦的,据说,去年底环山公路才修建通车的,但满山的无污染的水果并没有能及时为百姓生活添加甜美,总归有路了会越来越好的。

内观“东歪西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观“东歪西斜”

土楼都是依山势而建,山环水绕,这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吧。

离开“东歪西斜”,去下一个景点“塔下村”,隶属于书洋镇,是个有名气的客家村落,2019年入围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土楼形态丰富,有方形、圆形、围裙形 、曲尺形,还有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脚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的景观布局。有名的裕德楼和顺昌楼绕S形小河而建。

相传有母子二人住在最高的山坳里,有天来了个外乡人,但是家里只有一只母鸡了,就宰杀了待客。外乡人懂风水,为了感恩老人家,建议她踏下而居。母子听从先生的建议,从山高处向下定居此地,故名“塔下村”。并因此而旺盛了这个家族。

据说现泰国首富出自这个村,现在有2500多海外华侨定居在泰国、新加坡、韩国等地。建了很多学校,无偿支持有志青年成才立业。

这样的反哺故事很多,类似陈嘉庚等爱国华侨那样建了集美大学等。

塔下村的民居多了点现代的影子和元素,原生态的东西却相对多了些,看到农妇挖鲜姜,有现场制作米酒,小尝一口,哇哇,醉了醉了的赶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楼的景,土楼的故事,好似弥补了我错过“大鱼海棠”拍摄地的遗憾,那句话“有些鱼是关不住的,因为它属于天空”踏浪而来,其实文化也是关不住的,可以经风历雨,浸润五千年,奔腾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