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传承千年,文脉赓续,一座山,一间书院,一代代人,培育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岳麓书院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足迹。很多人即使不在湖南,但是一谈到岳麓书院的时候就会想到那副集句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可见岳麓书院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得不说一句,“厉害了,我们的岳麓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学府,尊嘟假嘟?那就来听听它的历史吧

千年文脉从北宋开始便在时间长河中流传至今,岳麓书院的发展就像长江一样,将流域内的每一颗“水珠”汇集到自己的文化之中,再将培养的人才注入各条支流,滋养一方土地。朱张学统、湖湘精神流传千年的奥秘,不仅仅在于其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而且还在于立足当下,实事求是。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岳麓书院历经了七毁七建,仍然坚持办学,湖南现代教育由此发源。

20世纪初,岳麓书院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书院教育逐渐式微。然而,岳麓书院并没有被淘汰,而是顺应时代的变化,逐步转型为现代大学。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再之后,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相继在此办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在复兴,湖南大学传承学院文脉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大学坚持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岳麓书院的精神和文化,将岳麓书院设为二级学院进行招生和教学,岳麓书院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目前下设3个教学系,开设1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其主办的学术刊物《原道》入选CSSCI收录集刊,湖南大学继续传承和发展岳麓书院的优秀传统,以其卓越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源头活水,实事求是从岳麓书院发源。

岳麓书院: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1917年,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现湖南大学)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后来,青年毛泽东寄住在岳麓书院半学斋,深受校训熏陶,塑造了毛泽东的价值观,这在毛泽东的《实践论》中可见端倪。现如今“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已经成为湖南大学的校训,成为湖南大学学子的精神印记,这也是岳麓书院能够经久不衰,桃李天下的精神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实践精神的中国化理解,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基本要求。从“经世致用”到“实事求是”,岳麓书院一直在与时代同行,岳麓书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新的时代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传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新时代做出新的贡献。新的时代需要一批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在中华大地“实事求是”地建功立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需要担起责任,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和传承中华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麓书院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精神之源,一直注重于把学术研究与经世致用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风气感染着每一位学子,其中蕴含着浓重的实践精神。湖湘学子脚踏实地,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吃的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性格特点,这一切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