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读书了?

这个直击灵魂深处的问题,让你猛然惊醒,原来生活中的至密伙伴——书,被冷落太久了。这也难怪,如今的快短视频、精彩直播、碎片化阅读等信息传播方式层出不穷,不断侵占你的注意力,面对一本相顾无言的书自然不愿再次打开,束之高阁也就成了书最终的宿命。

倘若阳光和暖,清风不燥,慢煮一壶热茶,你也会心血来潮寻一本书看看。怎料到,刚刚揭开书的封面,眼睛看了十行,嘴巴却停在了第五行,心思压根儿就没看进去。根本静不下心来好好看书,只能再把书放回去。

其实,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兴致盎然,那就拿起来痛快地阅读吧;如果心情乏累,那就一杯红酒配电影。取悦自己,可以阅读,也可以不阅读。

今天,和大家聊聊该怎么去阅读一本书。但是,这个主题更适合阅读非虚构类书籍,对于小说类书籍不太适用,请大家酌情使用。

Part 01

改变你的阅读认知

在谈阅读认知之前,先来聊聊书到底是什么?

摊开每个人的成长旅程,书都是无法忽略的伙伴。它是明灯,照亮前行的路;它是良师,解惑人生迷茫;它是朋友,分享时光趣味。总之,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书始终相伴左右,美好了时光。现在,让我们越过大众对书普遍的认知,进一步摸清它的本质。

书是一个被社会反复审视过的共识

在读书前,我们要意识到,一本好书就是一组社会共识。其理念观点,或方法模型是被市场严格筛选过的知识产品,也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真谛。

那么,这个共识可能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清单,可以是另一种角度的思维模式,还可以是对某一现象的阐述和解释。比如《原则》提供了一套生活和工作中的解决方案,包括5条生活原则和3条工作原则。

有了这层理解,就要带着目的去读书。是为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或者了解一个什么现象。读一本书(非虚构类)就需要把握住,它提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共识。

书是一个不确定的人

记得杨绛先生说过: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那么书到底扮演的是什么人呢?它们是你派出的使者和哨探,前往各个方向和领域,为你带来最新的观点和视野。换言之,如果这本书顾左右而言他,不能传递真实的信息价值,那就把它丢在一旁。

没必要把书过于“神圣化”,更不用对书顶礼膜拜。在阅读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祛魅。我们通过书这个使者,是要带走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让自己受益最大。如果并非如此,那么只能是浪费时间。

所以书是什么呢?书的背后都是人,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私人智囊团。

书是一种社交货币

为什么说书是一种社交货币?

首先,可以增加你的谈资,针对这一点就不再赘述了。其次可以发挥社交功能,成为增强影响力的价值符号。比如社交平台发布阅读动态,传递的是正能量的形象。在跟朋友谈创业项目时,你应用了《精益创业实战》中的MVP最小可行性的方法,无形中提高了你的专业度和对创业项目的实际价值。

书是一张社交货币,这张货币的面值无限大,可以带来无限可能和机会。

Part 02

用什么姿态读书

书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人生自然受益匪浅。但是,也不能因此对书深信不疑。保持一个良好的姿态读书,带来的成长将会更大。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有以下三种常见的读书姿态。

跪着读:“奴隶”心态

过分崇拜书籍或者作者,无论书籍或作者讲述内容,照单全收。把阅读上升到了过高的位置,由热爱变成了迷信,不能够很好理解内容,甚至为了阅读还增加一些不必要的“仪式感”,只是一味地阅读。

这样的读书姿态,已经没有阅读的意义了,只不过是装模作样,成了大家口中实实在在的“行走书架”。

坐着读:朋友心态

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阅读,把书籍当成朋友,愉悦地交流探讨,汲取人生成长的养分,这才是正确的,也是该有的阅读心态。正所谓,一本书也可以是“良师益友”。通过平等的姿态去阅读,可以挖掘到更多新鲜有趣的内容,也不会因为一时的迷惑而加重心理负担,失去阅读的兴趣。

泳姿读:主人心态

我们都曾经历过书山题海的时光,如果能以一种博大的胸襟畅游在书海中,显然是最好不过的了。以主人翁的姿态审视这些书籍,把它们当做为我们进步的阶梯,解决需要面对的问题,这样人生进步会快很多。

那么有没有一种合适的姿态去阅读呢?其实是有的,那就是:公主学习法。听起来有几分傲娇,其实是强调做书的“主人”,让书真正的发挥其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捧。

公主学习法就像威严的主上,书则像大臣们上奏的奏章,阅读就是在批阅这些奏章。如果有对自己有帮助的,那就认真地阅读一番,反之则丢在一旁,没必要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伤神费时。

阅读,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和钓鱼吃饭一样,是为了愉悦身心。我们要成为书的主人,最起码也要成为朋友,而不是“书奴”或者“书虫”。如果真的是颠倒为之,那就大可不必了。

Part 03

30分钟了解一本书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如何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去读呢?其实,是有方法论可以操作的。面对那些非虚构类书籍,使用一些方法,可以快速过滤掉一些品质欠佳或者和自己无关紧要的书籍,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

1、扫读内容,快速浏览精彩要点

当你拿到一本书时,先不要急着去阅读,而是要快速浏览一遍,对书所讲的内容有大概了解。是不是自己关注的内容?有没有精彩的内容?哪些内容值得学习实践?

当你浏览过一遍的时候,心中就有了大概印象,这本书要不要读也就有了答案。一般对于非虚构类书籍,扫读一遍,就可以了解大概内容了。

2、审阅封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非虚构类书籍的封面基本上由书名、副标题、作者介绍、专家推荐等关键内容组成,全书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体现在封面上了。你所要关注的内容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看看封面也能了解到这本书能帮你多少。

3、浏览目录,这本书都讲了什么

目录就是一本书的整体框架脉络,可以清晰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以及分论点。对于非虚构类书籍,全书的内容就在目录上了。想要知道这本书适不适合看,目录就可以帮到你。

4、阅读自序,和作者对话

一篇自序,往往藏着作者的初心,会讲述写这本书的初衷,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帮到什么人。书中的核心观点或者模型也会在自序中提到,为读者做好了提前预习的工作。

5、刷阅评论,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当你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看看大家的评论,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一些看法,帮助你在选择的时候有更加真实的参考。

总体而言,在阅读非虚构类书籍时,需要看看作者是谁,TA想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方法论或者模型是什么。如果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看下去,反之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前面提到的各项参考内容,其实在实际生活中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5分钟看简介再加上5分钟扫读,基本上就可以摸清这本书的内容了,如果有感兴趣的可以再花15分钟精准阅读,找到实际需要的内容。剩下的其他内容,日后还可以慢慢看。

Part 04

要把书读厚

一本书足够精彩,那就值得反复阅读。这个反复阅读的过程就是“把书读厚”的过程,从中不断品味新观点,提炼新感受,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在“把书读厚”的过程中,写读书笔记是少不了部分。读书笔记不仅是为了书中精华能够沉淀,更加清晰地了解书中的知识观点,模型与方法论,通过不断梳理这些内容,消融现实中的困惑,进一步认识和提升自己, 遇到人生中更好的自己。

1、理解记忆——摘录为主

通过摘录书中精彩内容,辅助日后对其有更好的理解,加深记忆。

2、建立模型——提炼为主

在精读内容后,提炼书中主要的观点,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型,更好地指导工作和生活。

3、建立连接——思考为主

一本书就是一个完整的观点,当翻看这些笔记时,可以进行多角度连接,形成更加广阔的思考视野。

4、输出产品——应用为主

对内容以及观点足够了解后,便可以应用到实际中,用实际问题检验其合理性,同时可以沉淀为自己的方法论。

在这里,万维钢读书笔记就是个很好的学习模型:

1、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有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要发现这本书和之前读过的书之间的联系。

Part 05

电子笔记数据化

以上提到的是传统的纸质读书笔记,在如今互联网时代,读书笔记也可以实现线上完成,让知识数据化,不仅读取方便,还能随时随地查阅,让碎片化学习时刻进行。目前流行的电子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类;

1)、结构化笔记

特点:脉络清晰,一层叠一层,用结构化思维梳理知识脉络更加清晰。

软件:Onenote、outline等

2)、知识发散笔记

特点:通过点状的知识点,展开不同层级子主题的知识面,发散成网状的知识体,用于归类和发散。

软件:margin、note3、Xmind

3)、卡片式笔记

特点:用卡片的形式记录知识,正面知识点提炼,背面详细解读。这类型在实际中应用不多,更适合辅助单词记忆。

软件:闪卡,Noto

4)、数据化笔记

特点:电子笔记的高阶发展形式,通过“信息块”化运作,可以把文档、图片、网页等各种形式加入其中,呈现的形式更加丰富,属于我们的“第二大脑”。因为丰富的功能,实操有些难度。另外很容易陷入注重样式误区中,而忽略了其功能。

软件:Notion、Flow us息流、wolai我来、语雀等

以上提到的各类电子笔记工具,都有其侧重点,在使用的时候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要因为使用工具而使用,而是让这些工具为自己提供服务,真正实现“第二大脑”的美好愿景。

Part 06

尝试输出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经典的“一页纸读书笔记”,包括主要问题、一句话说、作者是谁、核心内容、践行清单、本书金句共6个内容,可以全面梳理对所阅读书籍的内容,对于实际读书笔记具有指导意义。

主要问题:找出书籍想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你想要解决的问题

一句话说:通过精炼的语言介绍这本书。可以摘用出版社的提炼,也可以是副标题。

作者是谁:尽量全面了解作者,熟悉他所擅长的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

核心内容:在阅读后,要明白有哪些重点概念是要掌握的?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概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哪几个解决方案?

践行清单:一般分为两部分,对工作的启发:这个方法可以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哪些困难?对个人认知:有什么提升?学会了这个方法,思维认知上有哪些关键变化?

本书金句:可以是个人心得、思考,也可以是摘录作者的经典观点。这些金句的积累,可以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Part 07

知识变现

对于非虚构类书籍,精读之后再做详细笔记,就可以沉淀为自己的知识了。坚持下去,可以形成一套独属于自己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可以进行对外输出,这也是阅读带来的收益。

一般来讲,知识变现包括图文、社群、知识服务、版权周边这四种主要形式。

1)、图文写作

这一类属于基础形式,操作门槛低,只要拥有阅读和写作的热情就可以操作。一般包括拆书稿、书评稿、荐书稿等形式。

2)、私域社群

可以创建读书会,沉淀私域流量,开展读书相关的主题活动,线上线下都可以,比如21天共读活动、线下主题分享等。

3)、知识服务

当你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后,可以输出知识产品,产生收益。比如课程、培训、咨询、演讲等。

4)、版权周边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当你进行了大量阅读后,也可以进行书籍创作,出版自己的书籍,这样就可以拥有了版权收入。

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可以周全我们的生活,更好地照拂未来的时光。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阅读可以增添趣味,解开生活难题,让人生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最后,分享个关于阅读的小结,希望打开不一样的观感:

书可以没读完

同时读多本书

过段时间重读

感兴趣立刻读

不必按顺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