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不少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广受好评,改编作为一股创作热潮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文学IP影视化改编的思考。

9月22日晚,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著名编剧张巍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以“改编的艺术与创新”为主题的创享活动。此活动是首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名师创享活动之一,旨在提升青年创作者的内容创作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启迪青年创作者,传递艺术价值,营造创作新业态。

文学IP影视化改编除了要处理好与观众及与原著之间的关系,还应通过艺术再创作实现自身的创新表达,在迭代的过程中创造新的影视经典。张巍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结合着乔叶的《宝水》,分享了自己对改编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以及自己十余年的影视创作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改编的艺术与创新”。她认为,《宝水》的源头在乔叶的家乡,而编剧的源头在了解和把握人物。创作者如果没有对时代的观察,对世界的理解,对个人的判断,无法“喷涌”出好的艺术作品。优秀的改编和原创,二者的本质一致。

在分享中,张巍从“意在笔先”“谋篇布局”“塑造人物”“情节设计”“对白设计”五个方面进行理论阐释,并结合《杜拉拉升职记》进行了实践案例分析。她认为,《杜拉拉升职记》改编相对于历史名著、新闻事件、人物传记等不同文本,具有新的现实难度。原著形成的话题热点、可供横向比较的范例过多……都会造成观众对电视剧的期待升高,而且这些热点与横向比较,是无法被电视剧改编所直接利用的。

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张巍提出了对青年编剧的希望。她认为,当下所有的年轻编剧都应该有出色的策划能力,有一双能够发现优秀题材的眼睛,深度挖掘此类IP的精髓,并从中提炼出有趣的人物,即人设。一个年轻编剧能够做到这点,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编剧或者好的策划人。

随着网络视听行业的逐渐规范化以及广大创作者的不断探索,现今IP影视改编作品正在不断开辟新空间,同时IP改编的难度亦在呈级数增大。在改编过程中注重艺术与创新,才能更好地避免作品同质化及跟风严重问题,快速形成国内特色IP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赋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