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中国,是历史之中国的延续;中国之今日,是中国之历史的沿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久远性、延续性、同一性,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创造力、影响力、感召力。新时代中国正处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有助于确保我们的实践创新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向历史深处回望,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到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从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到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从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到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从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到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五个方面的突出特性。

文化是凝结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的价值观念,为百姓日用而不觉。文明是判断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水平和品质的价值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传承性。中华文明更有其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相对于西方游牧和航海带来的不断迁徙,中华民族选择定居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崇尚集体,安土重迁,讲信修睦,守望相助,共存共荣。在世世代代生活的黄土地上,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源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深深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只有根深,才能树壮,才能枝繁叶茂。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展望未来,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到达更远的彼岸、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就必须增强历史自觉,寻根固本、鉴往知来,始终坚持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供稿人:李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