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第一批主题教育已经告一段落,要抓好继续整改和建章立制工作,把主题教育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病症,用好三种中药,不断提升调研准头,增强调研实效,推动问题解决,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让调研之花结出惠民利民之果。

用好利耳聪目明的“椒红丸”,练就洞察细微的斥候本领,提升准头察真情。明确选题是开展调查研究的第一步,题目选不准,调查研究的效果就会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调研选题的重要性:调研选题就像搞科研,选题选好了就向成功走出了一半。大兴调查研究,党员干部首先要围绕中心大局,寻找调研方向,聚焦难点、痛点、堵点,结合手头工作进行大梳理、大排查,直奔问题去,制定“任务书”、绘好“时间表”、确定“路线图”,明确“聚焦什么重点内容、破解什么突出问题”,理清“调什么、研什么”等关键环节,做到思考在前、谋划在先、行动在后,确保“调”有方向、“研”有目标。

用好利清热解毒的“金银花”,练就从容不迫的养气功夫,善下深水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要“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调查研究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扑下身子、深入一线,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号准“脉象”。党员干部要拜老百姓为师、甘当小学生,接地气、通下情,不看加工打磨的“剧本”,采用“四不两直”“蹲一点带一片”方式,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项目一线,和群众齐坐“板凳”、围坐“炕头”听原汁原味心声,做到“真、全、透”,现场找问题、一线听真话、基层察民情,千方百计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调”有所得、“研”有获。

用好利强身健体的“五味子”,练就敢挑重担的宽厚肩膀,调以致用促发展。调研不是目的,形成调研报告也不是“终点”,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谋福,才是调研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党员干部不仅要用好调研“传家宝”,更要奏好调研“转换曲”,写好调研“后半篇文章”,推动调研成果转换。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冲锋号”,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把一个个现实“问题”变为一项项惠民“成果”,做到群众所思所盼件件有回音、个个见实效,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来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让调研切实服务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胥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