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支持,由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南京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和江苏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承办,由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泰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西西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南京大学MDiCI教育中心、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协办的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坛由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主持,各专家学者围绕“人文经济”展开深入探讨,为人文经济谋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顾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顾江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陈劲松首先欢迎各位专家莅临南京,感谢此次论坛为大家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他肯定了此次论坛的意义,在发言中讲到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汇聚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磅礴力量。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 陈劲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 陈劲松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在发言中强调目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我们应该注重给科技创新注入文化温度。当科技注入人文,科技服务于人文,更符合多元的时代需求,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注定是一场温暖走心的体验。从目的地角度来说,应该要注意不仅要打造文化资源的传承之地,还要提升成为文化资产的富集之地和文化资本的淘金之地。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李凤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李凤亮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强调了文化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文化发展则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我们不能脱离人本身谈经济。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廷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廷信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发言中强调在学理上应该把人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清楚。目前来看,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和中国历史传统发展路径,以回归中国文化价值谱系的人文经济学做整体性的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的分析,尚待更加细致深入的梳理和探索,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何开出现代人文经济发展之路。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魏鹏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魏鹏举

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蒋伏心强调在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同时应积极思考如何兼顾产业增长与文化繁荣,避免因侧重产业发展而对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人文经济是目前课题项目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者在方法、思路和成果呈现方面都应保持探索的心态。

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蒋伏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蒋伏心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守正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他分析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经济是发展之基、文化发展之源,文化又是经济发展之魂。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杨德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杨德才

《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指出应该从更宏观的视角关注中国经济的贡献,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拉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且经济的向上能推动文化繁荣的可持续,目前江苏要发展好人文经济,就要打开江南文脉密码,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

《探索与争鸣》主编 叶祝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索与争鸣》主编 叶祝弟

来自澳门、上海、苏州、江西、北京、南京的其他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对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忠谈到高新数字智能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与挑战,基于其深度介入、融合与改造,已经产生了革命性的产业更迭,我们要用更加完整的信息完善元宇宙场景的构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高维和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对人文经济学科相关专业的见解。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张佑林重点分析了人文和经济的协调性问题。苏州科技大学数字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邵斌介绍了人文经济视野下的苏州非遗资源开发现状,人文与经济在苏州相融互促、相得益彰。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刘爱华认为人文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包容性的经济发展,在量化上并不完全等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海龙用现场性来说明新传播生态带来了消除数字鸿沟的新路径。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王宇强调人文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年轻人,因为作为文化升级的供给者和需求方他们的消费力和创造力越来越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季中扬表示人文经济为美学发展提供了许多现实问题的思考。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表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将继续立足科举文化特色,不断发挥创造力,创意研发文创,为人文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