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善良传递正能量,带给社会温暖,让人与人之间多些和谐、多些信任。

与人为善,其实就是在快乐自己。

《菜根谭》是明代的官员写的,整个明朝就是一个儒家知识分子做官的一个时代。

儒学强调的,就是知识分子协助君王治理国家,个人做好道德品德的修养,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所以,任何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谁都不会公然为恶。虽然如此,大家都在为善。

但是,人性当中自私自利的一面一样是难以避免。

所以,就会有表面为善、其实为恶的许多的行为。

我们今天《菜根谭》就来教我们如何做出分辨,在善的行为当中是否有一些恶的念头?

在恶的行为当中,是否还保存一点善良的本性?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念;

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为恶怕别人知道,就表示他自己知道这件事情是错的。

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

其实这就说明了一点,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善的,本身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那什么是恶呢?损人利己是恶。

什么善呢?利人就是善,利人利己就是善。

损己利人比善的境界还高,达到圣的境界。

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是为善去恶。

他为恶,他没有为善,可是他知道这是不对的。

所以,他怕人家知道,表示什么?他有羞耻心

别人好意思为恶,我不好意思为恶,这就是羞恶之心。

各位朋友,害羞是一个非常好的品格。

有时候,别人好意思做坏事,我不好意思不跟着做坏事,为什么?

怕人家笑我胆小,所以我为了怕,那些做坏事的人笑我,我就跟着一起做坏事,那我的羞耻之心就没了。

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怕那些做坏事的人笑你,还是怕好人对你失望,你自己要掂量掂量啊!

所以我们要有羞恶之心。

现在为恶而畏人知,表示你还有羞恶之心,你的良知没有完全泯灭。

那怎么办呢?

那就应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就是说,既然你还有良心,那恶事就不要去做了吧,改过为善。

杜保瑞教授解读《菜根谭》,教你学透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有方法、有案例,融会儒道精髓,全方位、立体式精讲《菜根谭》。

亲爱的朋友,你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心得和经验。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请点赞和转发,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吧!谢谢你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