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区政府依托西客站“齐鲁门户”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和“京沪会客厅”区域综合服务平台优势,创新打造“齐鲁之窗·省市区一体化宜商服务中心”,聚力法治为民,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引领,坚持“审批就是服务,服务创造价值,笃行更要创新,创新引领突破”的工作理念,探索形成以“宜商中心”“槐小花”“齐鲁之窗分中心”驿站为支撑的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质增效。

深化法治政务改革,实现法治营商环境“新突破”

着力突破审批限制。“齐鲁之窗”着力打破地域、层级、业务、部门等限制,助力提升我区通达开放指数。以省会经济圈为引领,组建“政务服务省内黄河流域区县大联盟”,实现“省会经济圈”区县、省内黄河流域区县两个全覆盖。目前京沪沿线23个城市已签约11个,黄河流域沿线68个地市州已签约47个,实现“一横一纵”“跨域通办”签约双过半。中心着力构建省市区三级协同联动机制,探索实现从申请材料、规范初审到事项转办等环节的信息互认、数据共享和协同联动,总结凝练酒店、商超、康养中心、连锁加盟、医院、人力资源等9类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打包办”齐鲁之窗服务样板,已实现40项省市级事项“帮代办”、25项区级高频事项“一窗办”、806项省市区三级政务事项“自助办”,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优化政务服务效能。

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审批服务法治化保障,实现政务服务规范化、一体化、智慧化管理,加大“齐鲁之窗云驿站”、“晓屋”等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实现3万余项跨域政务事项“连线办”;组建“槐小花”在线咨询帮办服务团队,实现“智惠导服+话务平台”的有机融合,为企业、群众提供智惠导服解答咨询。

着力建设线上服务平台。深化“不见面”审批,发挥 “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在全省首创“宜商服务系统”,第一时间收集反馈企业诉求,携手相关部门、街道及时帮助解决,形成为企业排忧解难的闭环机制,不断在数字法治建设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夯实法治审批根基,建设法治营商环境“新高地”

开设“齐鲁之窗”政务服务直播间。依托“齐鲁之窗”政务服务品牌,创新打造“齐鲁之窗政务服务直播间”,立足“法律服务槐小花、政策解读槐小花、特邀槐小花、派驻槐小花、项目建设槐小花、云客服槐小花”等槐小花子品牌,推出“顾问说政策”、“顾问说法律”等系列直播,邀请法律领域的权威人士通过直播的形式介绍政务服务相关法律政策,全方位为企业群众答疑解惑。

组建“槐小花”法治服务队伍。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槐荫区司法局组建“槐小花”法治服务队,负责行政规范性文件初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普法学法等法治机关建设工作。

全面落实法治建设各项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研究制定重大决策、政府合同审查、行政争议案件办理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法治服务效能,跑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加速度”

打造“惠企驿站”新高地。推进惠企政策“一口办理”,成立“企业联络服务队”“惠企政策服务队”,加强法律宣传与服务, 帮助完善小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成立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班的“办不成事”窗口,协调处理疑难审批,切实解决企业难题。

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创新建立“即联、优选、保育、预警、补牢”五项服务机制,紧盯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推送惠企政策,深入开展“政企同心沙龙”“携手共建宜商环境”等活动,加强普法宣传力度,组建助企服务群21个,着力构建“事前+事后”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

扩展“槐小花”帮办力度。探索“订制+亲情化”服务模式,为特斯拉、肿瘤医院研究院二期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主动提供上门帮办服务、及时掌握企业的法律需求,订制专属服务套餐,以全方位、深层次的“保姆式服务”助推企业发展,真正实现“企业要办事,小花帮跑腿”。

“齐鲁之窗·省市区一体化宜商服务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中心运行10个月以来,迎接内蒙古等省内外单位参观50余次,获锦旗15面、表扬信50余封,实现零投诉、全满意,荣获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先进班组一等奖,改革创新典型经验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社、大众日报等媒体刊发。中心在服务企业、护航发展上展现了审批担当、审批作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槐荫区政府法治机关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切实增强了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档升级。

来源:新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