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bert D. Atkinson

来源: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

机器人是提升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工具,因此,一个国家的机器人使用率是经济表现的重要指标,这方面最常用的衡量指标是看工业机器人数量相对制造业工人数量的比例。相对于低人工成本国家,高人工成本的国家使用机器人有更充足的经济动力。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更相关的问题是:考虑了工资水平后,各国在采用机器人方面的立场如何?

2021年,中国每名制造业配备的工业机器人数比美国多18%,如果考虑到中国制造业工资明显低于美国的事实,那么中国制造业中的机器人使用率是美国的12倍。但是,是政府政策而不是市场力量造就了这一现象。中国政府将机器人的使用视为重中之重,并提供大量补贴。在美国,当政策制定者谈及机器人时,通常是批评它们抢走了工作岗位,而且美国的税收政策对企业使用机器人并没有提供支持,而帮助制造业自动化(包括机器人在内)的积极政策,只得到了很少的资金支持。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报告了各国在制造业中使用机器人的数据。最新数据来自2021年:韩国是世界上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1000台机器人,新加坡以670台位居第二,日本和德国紧随其后,接近400台。美国每万名工人拥有274台机器人,而中国有322台。

但是,是否安装和运行机器人,通常基于机器人代替工人可以实现的成本节约,而这又与制造业工人的薪酬水平直接相关。因此,相比低工资的印度,机器人普及率在高工资的德国更高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考虑到随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会越来越短,那么,在控制工资水平的情况下,各国在机器人使用方面的表现如何?

将预期的机器人使用率与实际使用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调整了工资的基础上,东南亚国家在机器人使用方面领先世界。中国机器人实际使用率比预期高出惊人的8倍,而2017年只是多1.6倍;韩国机器人实际使用率是预期的4.8倍,新加坡是2.8倍,而美国却只有预期的70%。

当涉及到使用机器人时,中国似乎独树一帜,中央和省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补贴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技术的采用,这也是IFR数据显示中国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原因之一。当然,其中一部分可能是由于公司为了获得政府的机器人安装补贴而进行的欺诈,但大多数不太可能是这样。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设定了到2025年机器人使用量扩大十倍的目标。因此,许多省级政府为企业购买机器人提供慷慨的补贴,尽管报告的数据准确性或许值得怀疑,因为其规模令人难以理解。例如,2018年广东省计划投资9430亿元人民币(约合1350亿美元)来帮助企业进行“机器替代”。同样,安徽省政府表示将投资6000亿元人民币(约合860亿美元)来补贴该省制造商的工业升级,包括机器人技术。从这些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就相当于美国投资了4万亿美元的补贴。这些数字可能被夸大了,波士顿咨询集团报告的补贴金额约为60亿美元。

中国还提供设备投资的税收优惠,并制定了机器人产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无论如何,与任何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机器人使用方面提供的补贴都更多,无论是绝对数额还是每台机器人的补贴金额。相比之下,美国没有安装机器人的补贴,联邦税法甚至不再允许企业在第一年为税收目的冲销设备支出。

这其中的含义应该很清楚。美国要想与中国的低工资制造业竞争,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美国制造商的生产率,而包括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停滞不前。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美国国会应该为制造商设立10%的投资税收抵免,并将对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的制造业扩展服务部和美国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NREC)资金投入增加三倍。

*译文不代表本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