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教给我们学做人,学做好人,学做完美之人,没有缺陷的人,你抓住这个方向,抓住这个目标,你就真的在佛法里学到东西了,而且是非常现实的利益。

一切众生,哪一个不是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

我们凡夫,六道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烦恼,顺境生贪爱,逆境生厌恶、生嗔恚,这就是错用了心。

诸佛菩萨也是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人家生智慧,人家得自在,人家成就无量功德。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我们有没有去想过?总在用心不同。

这个用心就是“根”,一切凡夫我们的心不善,诸佛菩萨是善,我们不会用善心,根源在此地。

说到最现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要跟人接触,一切时、一切处,跟一个人接触,跟很多人接触,有没有想到诸佛如来他们是用什么样心态接触?我要向他学,我要把这一套本事学来。

诸佛如来跟一切众生接触,就是“四摄法”,所以“四摄法”在诸佛如来须臾不离,他用在生活上,用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上。

我们不会用,实在讲我们也不懂四摄真正的意思,心里一看这个名词,四样,四样摄受众生的方法,我现在还没有摄受众生,那就不要用这个方法,那摄受的意思我们搞错了。

那个“摄”的意思就是接触的方法,现在用接触大家好懂,我们与外面境界接触有四个方法,这就是诸佛菩萨接触外境跟我们不一样。

他一接触用“布施”,一接触用现在话说,就动一个为他服务这个念头。

我们现在跟一切人接触,这个念头生不起来,他是佛、他是菩萨,他跟我们不一样。

所以要懂得,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与一切众生接触,想到我要为他服务。

以真诚、恭敬、平等心为他服务,就叫做供养;真诚、清净、平等心不圆满就叫布施,圆满那就叫供养。

我们有没有起这个念头?没有起这个念头,没有善根,虽有善根它不起作用。

念念都有这个心,这就是“善根无量”,你真正是善人,极乐世界就符合它的标准,符合它的要求。

“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上善,起心动念都愿意帮助别人,尽心尽力帮助别人,舍己为人。

第二条“爱语”,爱语里面范围包括得好广,这是言词表现出爱护众生,关怀众生,言语柔和,态度谦忍,谦卑、忍让,处处尊重别人。

“利行”,从我们日常生活到我们的工作,没有一样不是利益一切众生的,给别人做一个榜样,从起心动念处做起。

最后一条“同事”,同事是不否定众生的文化,不否定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否定他们的爱好,与他相同,这样接触大众、教化大众,就能收到成果。

这个成果是帮助他们断恶修善,帮助他们转迷为悟,帮助他们转凡成圣,全部落实在生活当中。

不是说你到哪里去,一切时、一切处,仔细观察“人、时、处”这三种机。

由此可知,佛法所讲的是我们实际的生活,刹那之间都没有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