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

然而,优化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衡量流程是否需要优化?

精益思想告诉我们,做流程优化时,价值流分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赋予其价值的所有活动,这包括从供应商处购买的原材料到达企业,以及企业对其进行加工转变为成品并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性的管理任务:

1.从概念设想开始,通过细节设计与工程,到投产的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任务

2.从接订单到制定详细进度再到送货的全过程中信息管理的任务

3.从原材料制成最终产品,直至送到用户手中的物质转化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个任务也就是价值流的任务。这些任务中,每一个任务都包括很多流程及流程中的步骤,根据是否创造价值可以把这些步骤分为三类:

第一,有很多明确的能创造价值的步骤。

比如,生产一台电视机的每个组件并将它们组装在一起;或者,将一本书从印刷厂运送到书店。

第二,有很多虽然不创造价值,但是在现有技术与生产条件下不可避免的步骤(我们称这种步骤为1型浪费)。

比如,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乘坐高铁从北京到重庆需要在郑州换乘。

第三,还有很多不创造价值而且可以立即去掉的步骤(我们称这种步骤为2型浪费)。

比如,为顾客提供服务时,因为公司内部流程问题导致顾客不得不来2次,实际上,只需要优化流程,顾客一次就可以办完事情。

还比如,某电子公司对其最新产品进行价值流分析。他们发现,由于原材料供应商的问题,公司生产高精度电子元件的成本急剧上升。下游的加工厂需要将这些原材料进行多次加工,以使其达到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然而,最初的材料尺寸远远超过最终产品的要求,导致大量宝贵的材料被浪费。加工厂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他们不需要关注最终产品的形状。后来,加工厂为了满足公司对不同产品的精确要求,不得不准备多种尺寸不同的材料,尽管这些产品之间的差异并不大。许多类似的步骤可以立即消除,从而显著节约成本。

企业在应用精益思想的价值流分析时,主要关注两种类型的浪费,这些浪费的解决构成了流程优化的核心。

此外,在实施价值流分析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的运作和客户的需求。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价值流分析的全部,其实还有一项非常重要,就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对上下游的流程步骤进行全面的剖析,找出上下游中的浪费步骤。

企业若要实现根本性的改变,减少各种浪费,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我的”、“你的”或“他的”等归属概念。企业应从客户价值出发,思考如何能够以最少的资源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客户价值不应因为供应端为提高效率而进行专业化分工而被割裂。如果企业在优化流程时仅从自身角度出发,那么只能实现局部最优,这样的最优并不是真正的最优。

总之,价值流分析在优化工作流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价值流分析的精髓在于识别并消除两种类型的浪费步骤。只有消除了这些浪费的步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程优化。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价值流分析必须建立在完整的顾客价值基础上。在运用精益思想进行价值流分析时,我们需要超出企业范畴,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优化价值创造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