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珍品系列纪念章典故之一——商保德铜贝纪念章
刘启瑞
上海轻工业 2002-10-30
编者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和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华钱币既是一座多姿多彩的财富宝库,又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宝库。“盛世兴收藏”。1989年11月,值中国机制银元铸行100周年之际,上海造币厂与中国钱币学会共同开发了“光绪元宝(七三反版)纪念章”,从而拉开了“中国钱币珍品纪念章”正式发行的帷幕,也为钱币收藏提供了舞台。目前,“中国钱币珍品纪念章”已编排、发行了三个系列。第一系列共15枚,其中包括先秦货币5枚,方孔圆钱5枚,近代机制币5枚。第二、三系列各10套,均选自我国近代机制金、银币。每个品种限铸5万枚(套),由上海申泉集币公司总经销,凭“集币定购卡”供应。
本刊准备按顺序介绍各枚中国钱币珍品系列纪念章的典故,以飨读者。
三、四千年前,夏、商时期的我国已进入奴隶社会,当时使用的是贝币。原始的贝币是天然的海贝,一面有槽齿,名叫齿贝。它产于南海,带有乳白色的光彩,小巧玲珑,大小基本一致,经穿孔后系绳是理想的装饰品,又便于计数或按串计值。由于它具有以上特点,曾经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被我们祖先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是我国最早的货币,称之为“货贝”。“货贝”的计算单位为“朋”,十贝为一“朋”。
在汉字中,凡是与财富、交换等相关的字,都与“贝”字有联系,也就是说都留下“贝”作为货币的痕迹。如:财、资、贡、贵、赏、赐、帐、贿、赂、赌、赊、I、u等等单字。都充分证明我们祖先在创造文字的时候,“贝”已作为货币使用了。随著商业的发达、作为货币的海贝,因产地遥远而供不应求,我们祖先就开始寻找各种代用品,如石贝、骨贝、蚌贝、玉贝等。商代晚期已具有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和铸造业,并将铜铸技术运用于铸造金属货币上,开始出现了青铜模仿海贝形状而铸成的铜贝。因共没有文字,故被称作“无文铜贝”。先后于1953年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1971年在山西保德林遮峪村的商基中出土的“无文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和使用金属钱币的国家。
“无文铜贝”的发现,正是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过渡的开始,它虽保持着原始货币的形态,却标志着我国进入金属铸造货币的时代,这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项飞跃。
“商2保德铜见纪念章”取材于山西保德商代遗址出十的铜贝。纪念意的发行,肯定了保德铜贝的货币地位。与西方小亚细亚的里底亚人发行的一种呈椭圆形、象颗蚕豆一样的“白金”
铸币(公元前七世纪)及希腊费当铸币相比,要早上7~9个世纪,因此,把中国商代铜贝称之为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当之无愧的。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