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风格的山水画归纳起来,感觉上大致会领略到两种意境。一是表现了山之巍峨叠嶂,雄奇壮美。真有须仰视才见的高远。站在这一类山水画前欣赏,你会觉得人在大自然伟力之下的渺小,可能会大发"人比山小"的感叹。另一类则是胸中丘壑运于笔端,高山大川纵情于笔墨,视山川为游戏。真有点"山河听调"的气度。这时你恐怕又要生"人比山大"的自诩了吧!

很多人说过画家丁万春是一个"画大画"的人。这一点确实如此,但是画大画似应表示两重意思,其一为画幅的尺寸大,其二更应是画的气势大。其实画的大气与否不在画幅尺寸之大小,关键在于内容与形式、手段的运用,如果没有内涵,恐怕画幅遮天也还是空洞无物。看丁先生的"大画",感觉为之一震,只觉得他的气度比画还要大。这自然与个性和修养有关。

1964年出生于河南密县的山区,敦朴而富有灵气的丁万春,笔下多表现太行山、嵩山等名川大山。其气势得自北方山岳的雄实与巍峨,很具地域特征,在他的国画作品《岁月》、《苍山岁月》、《苍山秋意浓,云烟入画图》,还有《太行风骨》等国画的构图视觉运作中,可看出其视域调度广阔,以心胸之大而观群山之小的深远构图法则,恰当地将近景、远景的比例向中景靠拢,使人感到"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千折百挠、亘古不变的风骨。风蚀日化的岩石犹如人生岁月,沧桑磨砺,硬硬铮铮更如一条北方铁汉。而山腰下的小小村落又像是依偎在这条汉子胸怀中柔弱的婴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感觉上的对比吧。但寻思着这种对比却全无传统山水中那种逃遁世外寄情山水的悠闲,全然体会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切。

如果注意一下北宋山水大画家郭熙的《幽谷图》,您可能会发现画面山巅岩层的连续性中断了,出现了称为"断层"的层面,这种山岩形态在太行山区常见。丁万春表现的山水也正是太行山等某些北方山岩的特征。在岩石的结构处理上他贴近实际,是由写生而产生的技巧。背阴处陡峭部分着意点苔、皱染、积墨厚重与山岩的阳面形成两个体面关系,每一块岩石都做了细致入微地刻画,很好地表现出山的体积感、纵深感和质感,真实画出了巍巍太行的厚实与沉雄。再如他的《高秋图》、《苍野秋韵》等,高远的透视再现山川清秋的意境。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说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描写了三峡两岸因高山蔽日,只有中午与半夜方能见到太阳与月亮。这显然是作者由低向高处观望所见到的情景。

在一幅画中,如果选取的视点不一样,其整个构图便不一样,因此艺术感受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丁万春笔下的这些山山水水虽不一定是表现长江的景观,但是所采用的营造空间意识的表现手法却能概括出高远透视的魅力。在这里,岩石、花木、云水的自然构造好像正吻合和体现着他的审美意识的构造。而他的画就等于将这些构造进行了记录、加工、整理和表达。中国山水画的特征夸张地说可称得上人人皆知,在共知的风格体系中求新求变者有之,墨守成规者有之,而丁万春先生的画除了能看出传统功底十分扎实外,处处又显示出师法自然的新悟。他的画是从生活中来,不走形式之路,重写生,恪守写实主义作风的艺术,是"以形写神"的佳作。他的画得山之骨法,整个作品好像是求证"人比山大"的试题,这真像北宋山水画派"笔拙墨重"的特点,难怪会得到"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的称誉。

丁万春的绘画好像展示了这么一层意思,即:山比人大,但人的心胸比山更大,山川壮美,再现山川之美的艺术行为更美。

画家简介

丁万春,1964年生,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画师、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河南书画协会副会长、河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神州书画院院长、郑州市美协副主席。

1999年6月《春风得意》入选新世纪著名中国画家作品展。2000年9月《碧玉春风》获河南省第九届花鸟画展二等奖。2000年9月《岁月无声》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书画精品大展获优秀奖。2001年3月《岁月》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亚亨杯"全国书画精品大展银奖。2001年4月《深山人家》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实力派画家作品集。2001年9月《苍山岁月》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01年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2001年12月《岁月苍苍》获"新世纪中国山水画200家"称号。2002年3月《山乡金秋》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画展。2002年5月《苍山金秋》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大展"。2002年11月《苍山风骨》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欢庆十六大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优秀奖。2003年 I 2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批准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2003年至2006年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一、二、三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2006年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杰出艺术家"称号。

作品赏析

(图文编辑:柳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