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怪现象越来越凸显,那就是垄断性的行业都过得不咋好。

比如石油、烟草、稀土。。。。。。

今年刚开年,燃气公司们也正式公开求救,上书发改委,建议放开对民用燃气的价格管制,实施市场化定价。

什么意思呢,就是民用天然气该涨价了,否则,燃气公司就过不下去了。

涨价自己涨不就行了吗,干嘛要求救?

没办法,咱们国家的民用燃气价格是国家统一制定的,该不该涨、怎么涨,都轮不到燃气公司。

往年不是过得好好的吗,为啥今年要求救?

委屈啊,燃气公司做的是倒手生意,从“三桶油”买气卖给老百姓,而“三桶油”已宣布2023年涨价15%-80%。

一边是上游供应商涨价,而另一边是终端客户那里只能、也必须维持原价,看起来,夹在中间的燃气公司真的挺委屈的。

事实如何,咱不好下论断,但可以做一些常识性的分析。

燃气公司的收入应该包括至少三大块,第一是初装和改造,第二是企业用气,第三才是民用气。

初装,也就是你只要想使用天然气,就绕不开燃气公司,至于怎么收费,每个地方就有所不同的,几百到几千都有。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住宅小区应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房地产开发商修房子的时候要付费的,平均每户大概两三千吧,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

第二部分是住户装修的时候可能发生的,一般来说都会发生,改个管道啥的,明装或者暗装,几百到几千也不等,这算是改造的一部分吧。

另一部分改造发生在老旧小区或者商户,反正都有明码标价,收多少钱就看你怎么改了,但门槛费至少几百起吧。

企业用气即是商用气,既然是商用,当然也就意味着市场化定价,如果上游涨价,终端也可以适时涨价,肯定不可能亏损,这块业务也是每个燃气公司重点开发的。

最后是民用气销售,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拿着气卡到燃气公司网点充气、买气,这块挣的是纯差价,确实正如燃气公司所说,终端售价不能涨,只要上游一涨价,似乎确实不挣钱。

那这几块收入里面,到底哪个占大头呢?

数据显示,确实是民用气零售占大头,以新奥股份为例,天然气零售收入占比超过45%,利润占比也超过3成。

但在全国的燃气行当中,私营企业并不是主力军。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的统计,私营燃气企业的数量占比不足30%,收入占比则只有10%,也就是说,我们用的燃气,主要还是国有企业供给的,占比接近60%。

另外30%是谁呢?外资,比如汕头暹罗燃气,也包括港澳台的企业,比如港华燃气。

那发出求救信的是谁呢?中国城市燃气协会。

协会当然是民间社会组织,宗旨虽是为燃气相关行业服务,但归根结底应该更多是为私营、外资企业服务的。

毕竟,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有自己的沟通渠道,不需要协会。

所以,准确的说,应该是私营、外资燃气企业过不下去了。

其实,抛开涨不涨价的问题之外,有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既然希望价格放开,同理,也可以把行业之门放开,让更多的企业也参与到民生燃气行业来。

既然不赚钱,建议有的企业就别勉强继续做了,让别人来干吧。

只靠民生赚钱,无异于鲁迅笔下《药》中的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