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将现代田径运动带进中国,当时只有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比赛,后来逐渐普及到全国的国立、私立学校。一个国家想要从“大国”到“强国”,需要核心动力,科学是推动“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的核心动力;那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必然也要大力发展“基础体育”。

1、 田径运动的引进和发展

在1930年到1933年,旧中国在全运会田径赛设立了女子比赛。

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当时中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已具备了世界水平,但由于经费不足,他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洛杉矶的第3天就参加100米预赛,仅以11秒1的成绩名列小组第5名,未能进入下一轮比赛。在200米比赛中,刘长春跑出了22秒1的好成绩,虽获小组第4名,也未能进入复赛。

后来,刘长春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公开声明拒绝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

二、田径运动的普及和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田径技术水平和成绩缩短了国际间的差距。

1956年,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打破了当时1.76米的世界纪录;60年代中国有10个项目进入了世界前10名;在1959年和1965年的全运会田径赛上,运动员的成绩都大幅度提高。当时我国还翻译出版了一些苏联、美国等国家的田径著作,我们国家自己的学者专家也编写和发表了许多有关田径运动的专著和论文。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青少年的田径活动也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开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得到了科学的训练,还增加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机会。

三、体育强国之路任重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之后几年中国的田径成绩又有所滑坡,在高水平世界田径行列中仍有明显差距,要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提高田径运动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的。

在2004年,奥运会回到了希腊首都雅典,这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首届现代奥运会的故乡。随着运动的日益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举办奥运会表现出兴趣,雅典连续三次提出申办终于如愿以偿。这场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大家庭最大规模的一次团圆,在这场奥运会上,20多项新的世界纪录被创造。当时两个笑声爽朗的中国女孩李婷和孙甜甜,神话般夺取了网球女双冠军,这也许是世界开始注意中国运动的信号。

本课题受到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 / 健康科普“基于传统与新媒体结合的竞技运动科学指导系列科普创作”资助 (项目编号:22DZ23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