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随手拍摄的一段视频,被众多媒体报道,并引起争论,作为视频拍摄者,我想说的是,这些媒体、大V,未经允许引用我拍的这段视频,或者连视频来源都不标明,这都不算什么,但不能添油加醋啊。我根本没有说过这位提桶大哥是农民工,更没有上海地铁工作人员看不起农民工而呵斥的意思,我想这些媒体、大V应该没有和这位大哥联系确认过他是农民工吧,没错,他可能是农民工,但也只是看上去像而已,但他就不可能是上海拆迁户?就不可能是来看望子女临时居住在上海的人员?为什么要杜撰出“呵斥农民工”这个标题?

上海地铁工作人员“呵斥农民工”?视频拍摄者还原事发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上海地铁工作人员“呵斥农民工”?视频拍摄者还原事发经过

我知道,正是因为“农民工”这几个字,才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我拍摄视频发在某音上的标题是,“提桶大哥靠墙席地而坐,工作人员呵斥不能坐,年轻男子打抱不平,谁对谁错?”所以我作为视频拍摄者,看到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有责任还原当时我现场经历的真相。

9月27日17:20左右,本人换乘地铁15号线,桂林公园站等车,换乘电梯下来后左转,在一个墙角处发现有个人“席地而坐”,因为我站着走过去,属于从高往下看,无论是他坐在桶上,还是坐在地铁站说的“凳梯设备”上,还是坐在垫子上,其实看上去都差不多,所以说“席地而坐”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他是靠墙而坐,前面也并没有太多乘客,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影响,并未过多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过去后,等地铁低头看手机,看手机过程中,突然听到一声“怒吼”声,声音真的非常大,吓得我一哆嗦,以为出什么大事了,等抬头看时,提桶大哥提着桶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默不作声,然后一位年轻男子开始和工作人员争论为什么不能坐那,事实上不止一位乘客在议论说工作人员,听见旁边有乘客说,不能坐也不能这态度啊。我也觉得不应该这态度,而且看还在争吵,于是便随手拍了一段。所以视频中,并没有那声“怒吼”声,视频中工作人员的沟通声音其实是很正常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地铁来了,便上了地铁不再拍摄,年轻男子和提桶大哥,都上了地铁,车门即将关闭时,又听见工作人员吼了一声什么,旁边有乘客说,太过分了,投诉他,然后地铁就开走了。

这就是我经历的全部经过,没有任何加工的地方。地铁方解释,是工作人员用扩音器提高音量,导致旅客误解,这个我勉强同意吧,我也不记得到底有没有用扩音器,即使用了,心平气和的提高音量和怒吼,我想我是可以分辨出语气的,而且多位围观旅客不满,我想根本原因还是这个声音实在是太大,所以我认为我用“呵斥”这个词并无不当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经过这个地方,特意看了下,确实在墙角有个“工具摆放区”,由于地铁方并未公布当时监控,所以我不确定提桶大哥期间是否做过这个凳梯设备,也不知道地铁工作人员是否提醒多次。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凳梯设备放在车门上下客附近,是否合适,毕竟万一乘客摔倒,是很容易碰到这个尖角的,而且外观像椅子,确实会导致等车的乘客有坐一下的冲动。再说说工作人员,其实完全是出于工作角度,并没有针对提桶大哥,只是态度确实应该更好一点,难道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不看见就对吗?

但媒体、大V们报道时,用的标题是上海地铁工作人员呵斥农民工,那么这意思完全变了,其实是不是农民工不重要,这里能不能坐才是根本,普及这个知识,才是这个视频的意义。起“上海地铁工作人员呵斥农民工”这样的标题,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工作人员是因为他是农民工而呵斥,这样对吗?退一步说,即使是农民工,如果这里确实有规定不能坐,经过多次提醒后,依然坐在不该坐的地方拒绝离开,呵斥离开,难道有太大的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争论的焦点不是该不该坐,而是“呵斥农民工”,而是假设坐的是白领,坐的是外国人,工作人员会不会大声叫喊让其离开,这和本人发视频的本意南辕北辙,这其实是很小的一件事,但经过众多媒体、大V们的加工后,焦点完全集中到“农民工”这个身份上来,即使他是农民工,那么是不是应该经过求证后才公开说呢?希望大家不要过多指责工作人员,当然沟通态度应该更加好一点,沟通更加耐心一些。而“提桶大哥”可能也确实不知道这里不能坐,或者是他太累了。对他们都应该多些包容,而不应该是将网友误导至“工作人员是否对农民工有偏见”这个错误的道路上。

所以,对杜撰“上海地铁工作人员呵斥农民工”这个标题的媒体、大V,本人表示谴责。也希望这社会多些善良包容,少些恶意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