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县一个“空降”的85后副县长,原来在省检察院任副处长。听说他在省里很有关系,提拔副处长没两年,就争取到下派的名额,到我县挂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在别人眼里,该副县长朝气蓬勃,年轻有为,前程锦绣,令人羡慕。他挂职结束后,本以为他镀金后就回去,不知道他怎么考虑的,直接任职常务副县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人看来,能量很不是一般的大。没想到,他只是在常务副县长干了一年多点,就要回省里,不愿在县里当副县长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县里面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个副县级以上领导都“老奸巨猾”,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他一个年轻85后的“外来户”,根本融不到那个圈子,背后都有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

他不要说“摆平”这些“大L”,就是正科级实权局长,比如财政,人社,交通,教育局长,有时候都不听他的。阳奉阴违的事情时常发生,工作举步维艰。

他在省里面,手底下也就那么十多个人,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相对来说太容易了。而在县里要面对十几个部门的领导。

最主要的是,在县里主要分三大派别。

一派是县里的“本土派”。他们垄断了大部分资源,根深蒂固,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实实在的好入,工作上就推诿扯皮。

一派是“外来派”。他们是县委书记带来的,县委书记力挺。书记原来在临县当县长,到我们这任书记,把自己的人脉关系带了进来。只要是他那边的人,加大力度提拔,常委就占了4人,各大局长占1/3。

县里重大工程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大部分都是邻县的生意人做了。他们“吃肉”,我们本地干工程的,最多也就喝个汤而已。大家意见很大,但也毫无办法。

还有一派就是“空降派”。他们属于外地来的,人生地不熟,心就不在这,本来就是镀镀金的,工作一两年想办法调走。在本地没有追求,工作得过且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很不幸,常务副县长理论上属于“空降派”,又想干出成绩,所以他是“四不靠”,孤身一人,势单力薄。

第一,工作压力很大。全县几十万人口,经济搞不上去,说什么都是白搭,连保证工资都很困难。但是上级给的目标又很大。上级给的任务是权小责重,工作出现疏漏也是大惩小诫,压力非常大。

第二,忙于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他不得不天南海北的去招商。不得去省市相关部门,“求爷爷,告奶奶”,要资金,跑项目。两脚忙得底朝天,可气的是,别人悠哉游哉。

第三,开展工作困难重重。在外人看来,当一个常务副县长那是风光无限。但实际来说,副县长的权力非常有限。上面有书记,县长管着,下面有一些强势的乡镇党委书记,实权部门的局长盯着,说不给面子就不给面子,自己两头为难。

第四,想进常委更是难上加难。只要进了常委的人,要关系有关系,要背景和背景。一般是想进去,根本不太可能。除非省市有人给说话,否则就免谈。他一个外来的85后年轻人,资历资格根本不够,想进常委,短期无望。

第五,即使进入常委,有四个基本发展方向,即晋升为县长、转任县委副书记、转任市直一把手、晋升为人大、政协一把手。往最好的方向发展考虑,转任市直一把手,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更不用说冲击省了,哪一个都不是他想要的。

最后这85后回省里当“太平官”去了,准备在省里直接冲击更高平台。

原创声明:未经作者授权,文章禁止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