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4年1月,风平浪静的南海海域,迎来几艘不速之客,让本是碧海蓝天的南海,此刻变得波涛汹涌,乌云压境。

19日,南越竟公然出动战舰驶入我国领海区域,西沙海战就此打响。此战仅仅进行了两天,就以中国海军胜利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役是毛主席生前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一战奠定了西沙40多年来的和平。

历史遗留,野心勃勃

1973年,美军因为在越南的作战,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于是开始从越南战场撤退。

不过美军不是搬家式地离开,只是撤回作战人员和极少的轻便武器,给越南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军事装备。

另外,由于苏联、中国等国家的援助,越南有大量的军队受到了较为先进的军事训练。

当美军离开,越南国内形势稍作稳定后,看着停泊在港口的大型美军驱逐舰,再一想自己的军队实力,南越海军方面竟然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海上力量得到提升。

急剧膨胀的野心,也让越南方面产生了“歪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的面积约有33万平方公里,和中国的云南省差不多大,国内发展较为落后,领土的狭小,使得他们的野心不曾收敛过。

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的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宣德群岛组成,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但自上世界30年代以来,就几次易手,其中越南方面的侵扰更加频繁。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越南就曾扬言称对西沙群岛拥有管辖权利,并且派兵先后侵占了甘泉岛、琛航岛。

虽然如期归还,但由于当年的奠边府战役后,导致我国的珊瑚岛一直被越南占据。

我国多次提出抗议和交涉,但是越南始终不放手。

本着和平相处的原则,我国一直没有采取什么过激的行动,这让越南方面觉得有机可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年代末,我国整个军事部署重点在北方。

此外西沙群岛距离与陆地最近的海南岛,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南越认为以最快的速度占领西沙,也许并不困难。

基于种种原因,南越认为此时是进攻的最好时机,所以自1973年起,南越海军开始无视我国警告驶入中国领海。

侵扰不断,刀枪相见

1973年8月开始,早有预谋的南越海军,公然地驶入西沙海域驱赶渔民,还攻击我驻岛士兵。

这一系列举动,不但使南海沿线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遭到破坏,更使得我国的国家主权受到严重的侵犯。

1974年1月,南越舰队对甘泉岛进行了炮击,驱赶岛上的渔民,击伤我驻岛官兵。还在甘泉岛上建立工事,驻扎了大量的南越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行为迅速产生了一系列国际反应,各国纷纷翘首观望中国会对此做出何种态度。

对于南越在西沙的这一系列行为,我国自然不能容忍。

在接到南海方面传回来的战情报告后,周总理、叶剑英、邓小平等人集结于中南海,对此报告做出了相应的政策部署,并将提案呈交给了毛主席。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身体抱恙的毛主席,迅速接过了邓小平等人提交上来的提案。

已有81岁的毛主席,望着桌上的那份提案,低头又看了看南海区域图,他的眉头一直在紧紧地皱着。

他熟悉南海的一切,结合之前南越的种种行径,再加上此次的南越的公然挑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觉得有必要挫一挫其锐气,打一场不得不打的自卫反击战,他在提案上郑重写下了两个字:同意。

这份提案,在阐明南海当前的形势做出国际声明的同时,还做出了相应的军事准备。

其中包括“后发制人,政治上采取主动”的方针,不排除用武力解决当前胶着的局势。

有了党中央的指示,海军部队很快做出了应对措施。

1974年1月16日,位于海南三亚的海军榆林基地,收到了来自广州军区的命令:

“即刻组织巡逻编队,对西沙群岛进行巡逻、预警。”

1月18日,南海舰队派出猎潜艇271、274号组成巡逻编队,加强对西沙海域的巡逻,同时也担任着此次战役的先锋部队。

与此同时,舷号为389号、396号两艘扫雷舰,也时刻准备着驰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越方面则派出了4艘大型舰艇,分别为南越军10号、16号、4号、5号舰。整个舰队由上校何文锷指挥。

两军对垒,勇者必胜

南海舰队389号扫雷舰舰长肖德万,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对于战争的嗅觉十分灵敏。

看着舰上平均年龄不满20岁的年轻士兵们,肖德万一时间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些年轻的官兵,很多是第一进入战场,从他们的脸上就可以看出那份紧张与兴奋。

当兵打仗就是在等待这一刻,甚至有的士兵咬破手指,写下“寸土不让”的血书,以此铭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日的夜晚,寂静得可怕,海面上出奇的平静,没有一丝波浪。

在这种寂静中,士兵们却毫无睡意,他们在检查着各项武器装备,争取发挥最大的性能。

当黎明悄然来袭,海面上还是蒙蒙一片。

就在这时,有官兵发现,前方缓缓驶来一座好像浮岛一样的东西。

当大家看清之后,发现原来是南越军16号舰,一艘2000吨级的攻击型军舰。

训练有素的海军们,第一时间拉响了战斗警报,大家迅速进入战斗岗位,严阵以待。

19日凌晨,南越舰队率先驶向永乐群岛深处。

此时在永乐群岛海面上,舰艇分布大致呈南北分布,南越军16号、10号舰从西北向接近中国舰艇;4、5号舰从南向接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与南越军16号、10号舰,短兵相接的是舷号为389、396号扫雷艇,与南越军4、5号舰相遇的是,我军271、274号猎潜艇。

面对当量数倍于己的南越舰队,中国海军采取“互相穿插”的策略,利用小巧的身形,在南越舰队之中进行来回的堵截。

慢慢的天已经大亮,389舰舰长肖德万看着对面的越南16号舰一直向自己驶来,丝毫没有减速且改变航向的意思,于是深吸一口气,下了一个决定——撞上去。

此命令一下达,389舰的官兵们开足马力,迎着南越军16号这个“钢铁巨兽”,直冲冲地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海里、两海里、一海里...直到距离还有十几米时,大家屏息凝视,抓住所有可以稳住身形的东西,看着389舰向南越军16号舰侧方撞去。

只听得“当”的一声”,两船相撞,389舰的官兵迅速做出反应,全部出仓,拿着武器对准16号舰上的南越海军们。

南越舰上的海军,看见389舰的官兵们不畏险境、视死如归的神色,一时间胆战心惊。

面对中国海军的行为,南越军16号舰做出了反应,连船锚都没有收回,急匆匆地率先退去,但也没有走多远。

此时的海上,出奇地安静了下来,两方的舰艇相隔不远,均是炮口相向,用望远镜甚至能看清对方人员的活动。

中国海军编队的官兵们认真检查装备,一道道命令传入每个人的耳中,众人绷紧神经,随时准备应对接下来的突发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线里南越海军的舰艇傲然耸立,但在中国海军官兵的心中,不管眼前之物有多么强大,守土固疆,责无旁贷。

19日上午10点22分,南越军4号舰突然向天空发射了两枚信号弹,一枚红色,一枚绿色。

呼啸的炮弹声,就此打破了平静的海面,炮弹出膛的声音,响彻了西沙海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89舰上的官兵们,已经听不到什么其它的指挥命令,巨大的炮弹声让每个人的耳膜受到了刺激,短暂无声。

然而他们一直在重复一种动作,装弹上膛,炮弹出膛,退弹重新上膛。

机械性的动作,让他们的心中只有一种声音在萦绕:“击退敌人!”

眼看389舰已经遍体鳞伤,动力装置也出现了严重的损伤,389舰舰长肖德万再一次下达了置之死地的命令:

“冲上去,近战消灭敌人。”

而肖德万之所以命令近战,就是要发挥我军小型舰艇的优势。

南越的攻击舰体型巨大,但它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仰角不足。

冲到它的下面,大口径炮火几乎发挥不了优势,而中国舰艇却可以就此优势狠狠地反击。

随后,两方的交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南越军16号舰率先退出了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是它被炮弹击中,不得已撤退,更是因为南越最高指挥官何文锷也在16号舰上。

交战中何文锷被摔断了一条腿,面对中国海军猛烈的反击,他胆怯了,做出撤退的决定。

虽然南越军16号舰率先撤退,但他们的10号舰承担了殿后的任务,加上此时我军389舰已经朝着10号舰驶来,退无可退。

接近南越军10号舰后,389舰的官兵们拿起轻武器,冲锋枪、手榴弹一股脑地朝着10号舰上的有生力量倾斜而去。

最后统计,南越军10号舰上90%的有生力量,被消灭殆尽。

战后,军区领导将这场战斗称之为“海上拼刺刀”,狭路相逢,勇者必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这次海战接近尾声时,我军舷号为281、282号舰艇,奉命前来支援。

只见它们朝着南越军10号舰开足马力,在不到18分钟内,两舰打出近2000多发炮弹,将10号舰击沉,让它彻底留在了西沙。

乘胜追击,一举收复

近一个小时的西沙海战结束了,中国海军击沉了南越军10号舰,南越其余舰艇则是败退逃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大家欢呼雀跃,胜利的呼声,响彻西沙。

虽然南越舰队败逃,但被其侵占的岛礁还未曾收回。

此时在中央,领导人们就“是否乘胜追击”一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被毛主席委以此次海战指挥重任的邓小平,只说了一个字:“打!”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动海陆空三军,准备一鼓作气收复南越侵占的永乐群岛。

早已失去斗志的南越军队,面对中国的重兵,几乎毫无抵抗力,纷纷投降、逃跑。

19日海战结束,20日9时35分中国军队开始收复失地,到20日下午13时45分,被南越侵占的岛屿全部插上了中国国旗。

有人统计过,除去路上花的时间,整个收复战役加起来只有几十分钟。

此战后,见识到正义勇敢的中国军人以及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与行动,南越方面至此不敢来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耄耋之年的毛主席,用他军事指挥的最后一笔,奠定了西沙40多年来的和平。

而中国军民誓死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态度,再一次向世界震撼发声,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大国的尊严,换来如今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