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康道情演员抖音唱戏获赞超百万,直播打赏助地方稀有剧种走得更远

李艳灵是太康道情省级非遗传承人、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演员,唱道情戏已经有40年了。作为受众相对小众的稀有剧种演员,过去她“出去演出一次都很不容易”。但自从在直播间开辟了线上的“第二舞台”,她不仅将道情戏传唱到了更远的地方,也在网友们直播打赏的鼓励中,坚定了将非遗戏曲继续传承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百年来,看戏、听戏、唱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娱乐生活方式。河南是戏曲大省,对于观众来说,首先想到的是豫剧、曲剧、越调等这三大剧种。鲜有人知道还有许多流布区域较窄,影响相对较小的稀有剧种,它们同样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映射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太康道情就是这样一个小众、稀有的剧种。它历史悠久,源于春秋远古时代的民间戏曲艺术,后在豫东大地生根发芽,广泛分布于河南周口太康县及其周边地区。“少锄二亩地,也要听听太康道情戏”“宁叫面发酸,也要看看太康道情班”……在李艳灵的回忆里,一直到过去几十年,道情戏在河南当地都颇为流行。

但最近这些年,李艳灵渐渐发现看戏的人越来越老,学道情戏的年轻人则越来越少,“很多剧团演员都选择下海经商去了”。尤其是前几年线下舞台暂停,没法外出演出的团员们开始在家里串珠子挣钱,李艳玲白天还得带孙女,找不到赚钱的方法,“心里只能干着急”。

有票友问李艳灵,“人家都开直播,你咋不开一个?”李艳灵琢磨趁晚上孩子睡了刚好开一会儿,练练嗓。本来想着自己只会唱戏,又不会像其他主播那样说话,能有什么反响?但让李艳灵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不少网友都对小众的太康道情戏产生了兴趣。

在李艳灵看来,直播间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舞台,可以将过去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地方戏曲传播得更远。她有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戏迷,家在遥远的新疆。老人家从前没听过道情戏,结果在李艳灵的直播间里一听就喜欢上了。后来,她专程从新疆飞到河南,就是为了能在现场听李艳灵演唱太康道情的经典唱段《王金豆借粮》。

如今,李艳灵直播间观众多的时候能有四五千人,“比以前线下演出十次的人还要多。”除了唱戏以外,她也学会了如何和戏迷们在直播间隙互动,陪大家拉拉家常,聊聊戏曲知识,也一句一句教大家演唱太康道情。此外,她还坚持通过短视频传播戏曲文化,至今已发布内容上千条,获赞超百万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收获更多的观众和更大的舞台外,直播间里的点赞和打赏,也让李艳灵感受到了来自网友的支持。“有时候一场可能是几十块、一两百块。虽然不算很多,但这是戏迷的心意。”在李艳灵看来,直播打赏的礼物就像线上的戏票,确确实实能够给戏曲演员带来一定的收入。因此她说,“无论是直播间里唱还是线下演出,我都想尽全力,把最好的状态唱给直播间里的观众听。”

2006年起,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稀有剧种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日益得到重视。对李艳灵和更多像她一样的稀有剧种传承人而言,“活下来”的困境正在好转,“传下去”的前路也逐渐明朗,虽然未来还会遇到怎样的新难题,谁也没法给出一个既定的回答,但跨越了时空的隔阂后,稀有剧种的星星之火,终于乘着直播的东风,燃向了四海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