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时冲动犯了罪,会不会留下案底?以后升学、就业、入伍会不会受到影响?为切实保障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近日,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依法进行犯罪记录封存,助力涉案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

原来,刚满16岁的小钦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伙同同案人使用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检察机关以涉嫌抢劫罪对其提起公诉。鉴于小钦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与家属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并获得谅解,法院遂以抢劫罪判处小钦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判决生效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未经审批不得对外公开查询。同时,依法向小钦及其法定代理人、检察机关、公安机关送达《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向小钦及其法定代理人释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告知其相关权利义务;通知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及时统筹做好涉案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整体封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官介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依法将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正式施行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面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已对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此举有效保障涉案未成年人之后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避免其在走入社会后因犯罪前科而遭受歧视,进而再次滑向犯罪深渊。

法官提醒,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并不是永久封存,《实施办法》规定了解封条件,包括在未成年时期实施新的犯罪(新罪与封存之罪并罚后决定执行五年以上刑罚的)、发现漏罪(漏罪与封存之罪并罚后决定执行五年以上刑罚的)、经审判监督程序改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成年后又故意犯罪等情况。

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依法将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封存的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刑事司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犯罪往往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其主观恶性不大。且未成年人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教育和矫正,若就此被贴上“罪犯”的标签,将不利于其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明确,对于犯罪记录被封存的未成年人,在入伍、就业时免除犯罪记录的报告义务,申请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受理单位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以帮助涉案未成年人去除标签化,防止其因为轻微的犯罪前科而被社会抛弃,保障其顺利“无痕”回归社会,重回正轨。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在什么情况下解除封存?

需要强调的是,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并不是永久封存。对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封存机关应当对其犯罪记录解除封存:

(一)在未成年时实施新的犯罪,且新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刑罚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二)发现未成年时实施的漏罪,且漏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刑罚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三)经审判监督程序改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成年后又故意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载明其之前的犯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