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股民对于上市标的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很多拟上市公司所发布的数据总是出乎不少投资者的意料,比如上市前清空式分红、比如差得离谱的财务数量,再比如募资还债,甚至将募资用于购买理财等等。也许在我们的认知里融资上市的目的是解决企业投资所需要的发展资金,不是为了让你不缺钱分了钱再叫穷,不是为了让你拿去还旧账补漏洞,更不是为了让你上市可以高位套现,但只可惜这些与现行规则却并不冲宊,所以他们可以那样做并且确实那样做了,所以投资者特别是亏损的投资者觉得特别憋屈。
从传统的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始于2019年科创板,话说将投资决策权交给市场,市场定价权交给投资者,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方向。然而注册制几年下来,我们发现投资者等来的是满腹牢骚,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原则似乎并没有错,让投资者决定是否申购,价格也是通过市场询价的方式获取的,为什么投资者决定的事又引起投资者不满意呢?
要解释其中的大致原因可以从最近颇具争议的浙江国祥IPO中找到些蛛丝马迹,原定于2023年10月9号申购的浙江国祥,拟发行价为68.07元,至于为何会在申购前夕被按下暂停键,普遍认为是对于当下市场热议的是否属于二次上市和发行定价是否偏高等质疑,当然依照目前所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似乎已不是问题,因为符合上市标准。当然属不属于二次上市,我认为的确是算不上,只不过人家有眼光提前将如此优质的资产买回来了,所以算不上二次上市,最多也就和拆分上市沾了一点边,何况那是2012年的事,距今都长达十年之久,就是不知道现在华夏幸福的管理层会不会有些眼红,毕竟公司现在股价才2元多,被8000万甩卖掉的资产都可以发行68元。
对于发行上市浙江国祥还是没少下功夫,先来看一下有关媒体报道中描述的运作历程:2012年9月21日以8000万拿下100%国祥股权,2015年就将浙江国祥挂牌于新三板,2016年底开始转战沪市主板次年被否,2020年11月再改道冲刺科创板再度失败,2021年继续转战主板并成功通过,算得上是只要不放弃就有成功的时刻的正面教材。
至于发行价高不高的问题,可以从私募基金经理梁宏那找到标准答案,面对询价报价高的质疑,梁实回应中有几个比较突出的观点,一叫争取入围,二叫赚钱概率,三叫有人接盘,至于价值并不是他考虑的选项,其实作为一个基金经理,他这样的思路似乎并没毛病,投资本来就是讲究赚钱的概率,只要赚钱的概率存在,他们就有理由为自己管理的基金赚更多的钱。
从他的回复中不难看出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让一群不讲究价值的人来决定发行价,这样的定价机制本来就是一个bug,所以就目前这种询价方式,就别想说发行价低下来,有空统计了一份高发行价的表,大家看了也许会觉得错不在“梁宏们”,只不过是注册制还有点水土不服需要调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