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想找到自己的家,我们的家就在桃花树下。河西驿站,灯火阑珊,执着坚守,不惧天涯……”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昨晚(10月9日),由苏州市残联和姑苏区人民政府出品的心理音乐剧《花开河西巷》在市公共文化中心成功预演,带领观众走进精神障碍患者不为人知的心灵世界,关注精神健康,关爱精障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开河西巷》把我们的小故事搬上了大舞台,也希望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在看到‘启明’的故事后能重拾希望。”剧中“启明爸”的原型表示。“我们需要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人们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共情能力,并在行动上关爱、帮助他们,让他们在暂时的坎坷面前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而拥有微笑的力量、爱世界的勇气。”青年干部代表姚寓恬说。

据了解,姑苏区现有持证精神残疾人约3100人。近年来,姑苏区多措并举,持续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保障精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健全组织保障,增强残联活力

不久前,信记社区、石路社区联合便民服务站接到邻区精神卫生中心来电,新迁移至姑苏区的精神残疾人周先生,近四年未缴纳相关费用,影响后续治疗,希望得到姑苏区的协助。了解情况后,工作站立即开展对接工作,并在区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的协助下,迅速找到了周先生的监护人。随后,监护人在区精协和石路工作站的协调帮助下,为周先生办理了身份证、银行卡和残疾人证等,费用补缴事宜得以推进,周先生的治疗得以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姑苏区为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激发和增强基层残联活力,社区残协、街道残联和专门协会、区残联逐级完成换届选举。区精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在区残联第三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顺利通过,履行精神残疾人“代表、维权、服务”的职责。值得一提的是,在区第三届主席团中,精神残疾人亲友3名,占委员总数的17.6%,为精神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了组织支撑。

建强服务阵地,提升生活能力

“9月初,我们新引进了一个辅助性就业项目,将工厂筛选下来的针织衣物进行拆线加工,工序简易,非常适合精神残疾人。”虎丘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顾春良介绍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后,虎丘街道残疾人之家20多名精神残疾人拿到了拆线加工的首月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苏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今年4月,高质量改建姑苏区虎丘街道残疾人之家项目完成。通过布局调整和软件提升,这处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康复驿站于一体的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技能培训、康复和文体活动等服务。截至目前,姑苏区建有15家日间精神卫生康复驿站和38家“残疾人之家”,通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帮助280名持证精神残疾人不同程度地恢复社会交往能力。

拓展服务形式,减轻家庭压力

日前,残联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精神二级残疾人小刘在治疗上的花费给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得知这一情况后,小刘的监护人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为小刘办理重性精神门诊特定项目服务,为小刘用药和住院治疗节省费用。今后,小刘在门诊使用规定抗精神病药品产生的费用,4300元限额内即能按100%比例结付;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不设起付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区残联积极探索针对精神残疾人的新型为残服务形式。完善精神疾病患者医疗保障,对未享受重性精神门诊特定项目的1123名持证精神残疾人和2073名已享受但未持残疾人证的患者,同步推进享受门诊特定项目服务和办证服务。持续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课堂进社区活动,提高精神障碍残疾人家庭的康复水平。精准做好精神残疾人各类补贴发放,今年以来,累计为665人发放无业精神三、四级社保补贴和托养护理服务补贴,减轻精神残疾人家庭压力。

接下来,区残联将持续强化

对精神及各类残疾人的

关爱、帮扶和保障力度

切实为残疾人解决“急难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