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特有的乡村聚落形式,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人居环境形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川西林盘不断超越其作为居住形态的本来价值内涵,产业、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不断拓展,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持续凸显。

大邑县作为成都市唯一的全域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示范县,在川西林盘资源保护与利用中起步较早,在取得重要经验和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要素短缺、村集体发展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够等问题,亟需瞄准关键制约、优化战略路径和政策供给,实现川西林盘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高质量提升。

一、大邑川西林盘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创新

大邑县坚持林盘保护修复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塑造大地景观、构建产业功能圈相结合,在川西林盘着力营造公园式景区、高品质消费、农商文旅体融合“三大”新场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创新经验。

以强化顶层制度设计为引领,实现统筹开发。一是强化规划引导。编制川西林盘保护利用规划,绘制林盘分布图、保护名录与开发利用规划图等,实现多规合一。二是注重专业策划。引进专业设计团队合作,规划11个林盘公园,实行集群开发。三是建立专项导则。在全省率先编制《川西林盘公园保护修复利用规划技术导则》《新川西林盘民居建设导则》,强化对林盘“保、改、建”的有效管控。

以强化村集体和农民参与为基础,增强发展持续性。一是构建村集体的产业融入机制。村集体培育原住民服务型技能,创办农民合作社、服务型企业等,尽可能融入林盘经济产业链。二是创新村集体主导的资源盘活机制。由集体整合、打包和提升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资源,创新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预收储制度。三是构建农民利益保护实现机制。鼓励原住民参与餐饮、商贸等低难度、低门槛产业,保障原住民的产业发展空间。

以强化外部要素导入为重点,突破发展瓶颈。一是构建精准化的林盘招商制度。开展全域川西林盘招商推介,探索“宜大则大、大小结合”的招商模式,定向招引实际带动性更强的小微型投资主体。二是构建精准化的专业人才导入机制。引入乡村设计师团队、林盘建设运营企业、社会组织团队等,与中国“九大美院”合作组建研创基地。三是构建林盘开发主体协同机制。建立“乡建众筹”的资源筹集机制,促进林盘公园内的集体、农民合作社、企业等共建产业开发联盟。

以强化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提升发展层次。一是坚持林盘本底特色的基础地位。强化与本源性产业相关联,形成以“姚林盘”为代表的农业衍生型、以“稻香渔歌”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型、以“桐林社区”为代表文化艺术型等开发模式,避免同质化发展。二是丰富林盘业态结构。拓展文创、体验、运动、研学等多元业态,形成“基础圈层+核心圈层+配套圈层”的多层次林盘产业格局。

二、大邑川西林盘资源保护与利用面临的关键制约

大邑川西林盘资源开发取得“林盘+”产业质效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促农增收效应初步显现等重要成效,但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以下关键制约。

建设用地保障亟待加强。一是部分单个林盘可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零散,可利用土地与项目布局之间存在空间错位的结构性矛盾。二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交易监督、供后监管等制度不健全,入市周期长、难度大问题反映突出。三是国土三调导致林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缩水,全县8943亩国土二调界定为建设用地的土地三调被界定为林地。此外,少数宅基地被错划为农用地。

村集体投资和经营能力普遍缺失。一是多数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难以匹配基础设施、农商文旅体项目等所需资金。二是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性发展思路,制约了林盘开发利用水平。

多层次人才体系尚未建立。一是人才精准招培的目标机制需要创新。缺乏从县级层面汇聚不同林盘聚落的差异化人才需求,分散式引才造成引才效率不足。二是对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小门类专业人才缺乏认证机制,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较为缺失。对人才的社保居住、子女就学等配套保障尚需完善。三是“新村民”融入社区发展的产权保护不足,一些对集体经济发展具有较强贡献能力的“新村民”无法稳定持续分享发展收益。

多元主体利益联接机制仍待健全。一是利益联接形式单一。主要对集体资源资产采取一次性流转或长期租赁,低位固化收益的方式事实上造成村集体未来发展空间受限,农户长期利益受损。在林盘利益联接机制设计方面还处于分散试验阶段,尚未形成可借鉴推广的基本模式。二是合作方式单一。一些投资主体获得林盘开发准入后未与村集体和农户形成紧密合作关系,甚至完全独立实施项目,本地性融入不足。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总体滞后。一是“政府+村集体+社会资本”的投资协同机制不健全,因产权抵押融资难度较大和产权保护不足,投资者担心持续获利和再抵押再融资困难,投资意愿受到抑制。二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与利用效率不高并存,文化体育、物业管理、停车照明等供给不足,已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图书室、卫生室等利用不充分。三是基础设施实施主体为政府,需求主体为村集体、农民和企业,两者之间沟通渠道不畅一定程度上造成基础设施供需不匹配。

政策集成与支持效率仍需提升。一是贷款贴息、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用地保障等支持政策有待创新完善,仍然存在政策资源“碎粹片化”问题。二是政策审批程序效率不高,项目申报程序多、周期长、所需材料复杂。三是对支持林盘开发的政策实施缺乏全过程的监管机制与评价机制。

三、高质量推进川西林盘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战略选择

结合“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战略定位,大邑县在川西林盘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应以生态价值实现为支撑,以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为目标,着力打造川西林盘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为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示范性标杆。为达成上述战略目标,需要选择和遵循以下战略路径:

以特色化和集群化发展提升全域林盘开发质量。以特色化破解同质化问题,联动雪山、森林、温泉等资源,促进研学、文创、体验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打造大邑县特色化林盘IP。以集群化破解分散化问题,以11个特色林盘公园为发展重点,推动资源整合、规划整合、运营整合,形成主线突出、关联集聚的业态布局。

以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拓展林盘资源利用空间。探索川西林盘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推进多路径生态产品交易和多样化生态补偿,植入生态空间多元营运模式,构建村集体、农民能够长期合理分享生态红利的共享机制。

以多层次利益联接构建林盘共建共享型发展模式。推进农户与“林盘+”价值链增长深度绑定,为农户提供“一户一策”发展方案,鼓励对原住农户采取“商住一体”安置模式,拓展股份分红、就业吸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改善等多元化红利共享模式。鼓励外来主体提供公益性服务,增强外来经营主体的“在地性”。

以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构筑林盘资源开发重要组织载体。鼓励村集体与林盘产业发展寻求融合点,提升村集体“经营村庄”能力,支持其对外开展多元化经营合作。

以政策支持体系整体优化促进林盘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增强政策供给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强化林盘开发与农村土地制度之间的改革联动,以产权流动为基础探索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开放式发展路径。

四、高质量推进川西林盘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突破重点

着眼于打造川西林盘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根据关键制约和战略路径,提出以下突破重点。

进一步强化林盘发展顶层制度设计。一是优化政策支持体系。编制专项林盘开发政策需求清单,针对性系统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政策。制定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绩效的林盘发展绩效评价体系。二是以规划编制统筹整体发展。突出《大邑县川西林盘公园保护修复利用规划技术导则》等的指导作用,编制运用《川西林盘民居建设导则》。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全域覆盖。三是建立林盘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交易机制。探索适用于川西林盘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指标体系、转化模型及方法路径等。设置GEP增量为依据的生态奖励基金,将林盘生态调节服务纳入农商文旅体项目开发协议,使村集体和农民分享“生态溢价”。

有效促进多维发展要素集成配置。一是强化土地保障供给。赋予村集体对闲置宅基地进行调整和收回的处置权,推广宅基地使用权预收储机制,稳妥推进各类农村产权质抵押融资制度创新。推进国土三调土地属性勘误校正。二是设立林盘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林盘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生态农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以及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三是建立投资引导机制。完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林盘开发项目准入条件、生态保护及农民权益保障等管理制度。四是组建林盘资产银行。借鉴森林生态银行模式和土地银行模式,由国有公司或多个村集体组建林盘资产银行,蓄积土地、房产等资源资产,实现“分散收集、整体开发、精准配置”。

着力推进产业业态集群化拓展提质。一是推动产业业态整体式发展。发挥安仁·中国文博文创产业功能区、西岭雪山温泉国际运动康养产业功能区等的规划统筹、业主招引、项目投促等作用,植入川西林盘的文旅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丰富康养运动、休闲度假等功能,做亮一批“乡村会客厅”。二是推动产业组织融合化发展。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等共建产业联盟,完善相互入股、组建新主体、共同开展业务等利益联结机制。

精准引育林盘开发多元主体。一是精准引培优势企业。引进优质企业入驻林盘,结合“一个精品林盘聚落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要求,分别对大中型企业、小微型企业及非企单位实施“做优一批”“壮大一批”“扶持一批”的 “三个一批”行动。二是强化人才培育。培育民宿、文创等急需紧缺人才。借鉴农业“职业经理人”经验,培育林盘职业经理人市场,职业经理人受聘于村集体,参与林盘开发方向把控和负责项目实施等。三是构建精准引才育才机制。建立人才资源数字信息库,实现精准引才、组合式引才。探索将林盘开发相关的规划、运营、文创等小门类人才实施分级认证,人才待遇与评价等级挂钩。编制个性化人才服务目录,完善配套扶持。四是强化新村民社区融入。对村集体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新村民”,授予集体成员特别资格权。

大力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一是构建村集体与林盘开发的共生共赢机制。强化村集体对内资源整合与对外交易衔接的双重功能,鼓励村集体与企业建立联营、合股等共建互补模式。支持村集体发展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劳务派遣等服务型经济。二是增强村集体经营管理能力。推进集体经济管理经营人才培育,完善集体经济带头人的“基本工资+绩效奖励”、期股期权、岗位分红等激励机制。

持续完善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一是强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垃圾污水、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提质,推动数字化景区、智慧文旅公共服务体系等“数字基建”建设。二是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应用EOD模式将公益类、非公益类和低收益率、高收益率等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财政资金投一点、企业筹一点、村集体和农民出一点“三个一点”的筹资机制。三是健全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推动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由市场主体自主实施,强化村集体在基础设施管护中的职能职责。

(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郭晓鸣 四川师范大学 骆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