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VR、AR、MR、XR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它不仅能够更好的发挥博物馆在传播文化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同时也可以与时俱进的引进新技术为博物馆提供服务支持,不断为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一、VR(虚拟现实)

VR(虚拟现实)是指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产生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从而使处于虚拟世界中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用于游戏娱乐场景,如VR眼镜、VR显示、VR一体机。

VR技术作为一种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和构想性的前沿视觉技术,将其与博物馆展示设计相结合,形成VR+博物馆模式,将完美地解决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缺乏交互性、趣味性的难题。

在VR技术的加持下,观众对博物馆中展品的解读方式发生了变化,观众不再是单纯地用眼睛看,而以直接体验的方式去参与其中,更加直观地认知展品,这种身临其境的互动式体验增强了人们的记忆,同时也给参与着带来了乐趣和新奇体验。

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都致力于氛围营造,力图从视觉、听觉、感官给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人们能产生共鸣,引导人们沉浸其中。VR技术所营造的交互式构成体验正是沉浸式的,具有极强的真实感,从而沉浸其中。这种参与式的心理暗示让人们快速地接受并主动认识、记忆展览所要传达的情感和知识,并且清晰深刻。在博物馆展示中运用VR技术,能够突破传统陈列式展示模式的时空维度限制,显著填补信息存量缺口,对于原本只能远距离观赏的珍贵文物更是如此,通过VR可以近距离地欣赏,甚至可以在VR中重现历史,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VR+博物馆展示弥补了传统博物馆展示对观众情感的忽视,观众的个人情感在交互式的多感官沉浸式体验中得到了满足和关注,在轻松愉快且新奇的体验中学到了知识,因此博物馆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了。

二、AR(增强现实)

AR(增强现实)是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甚至是实现超越现实的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称AR是VR技术的延伸。

相对而言,体积小、重量轻,功能以便携式辅助特点为主,消费级产品和工业产品市场上均已随着AR技术的成熟,在一些国外的博物馆中已经开始落地应用此技术。

AR技术也被使用在一些自然博物馆中。如在博物馆中展示恐龙化石,在过去,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工合成图片、利用电视机播放动画,或是透过人工讲解员解释才能了解。现在,通过AR技术,化石在手机屏幕里就好像穿越了时间,重新再现于观众眼前,提供了更多身临其境的画面空间,有助于历史资料再现。

三、MR(混合现实)

MR(混合现实)是VR与A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VR和AR之间的一种奇妙状态,该技术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在用户之间搭建交流闭环,极大增强用户体验感。

MR 技术的关键点就是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和信息的及时获取,也因此它的实现需要在一个能与现实世界各事物相互交互的环境中。

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MR导览电影《古蜀幻地第一章——青铜神树》就实现了突破。他们设计了符合三星堆文化特征的剧情和人物,通过MR技术,让游客在参观现实中的博物馆具体展品时和MR虚拟电影无缝连接,达到现实和虚拟的完美融合。

为达到完美效果,电影采用了多种不同算法叠加、也是最耗资源但目前最有效的办法:通过游客行为预测去优化步伐计算、路径计算,并即时叠加周边环境和图案识别,从而弥补因在昏暗环境下传统视觉识别算法的误差。体验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到立体、逼真的场景,充分呈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增强现实事物本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体验者接受新事物的积极性。

四、XR(拓展现实真实)

XR(拓展现实真实)是一个新兴概念,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虚拟和现实组合、可人机交互的环境。XR是VR、AR、MR的总称,包含了它们所有的特点。

在虚拟现实技术不断探索中,技术交叉、概念交叉会促进多合一的发展,有一定发展的VR与AR技术,以及升级版本的MR概念,可以统称为XR(Extended Reality)-拓展现实真实。

XR(扩展现实),就是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诸多我们熟悉的视觉交互技术进行融合,来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体验。

随着5G网络的快速来临,XR的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其落地和普及速度也将加快。将沉浸式的智能视觉效果,通过各种VR展示元素的结合及强大互动功能,运用开创性的多媒体技术使用户在逼真的虚拟环境中感受到全新智能交互体验,把可视化的文化遗产空间、沉浸式的科普文娱空间、数字化的新零售空间等应用场景植入到智慧博物馆。其最大的价值其实是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思维的全新体验方式,不断释放的创新与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