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学习更多心理知识

本来以为考入省会重点高中,进入重点班是自己人生辉煌的开始,延续自己在初三的荣耀。可以发现自己错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测试与练习题,老师只关注分数,分数高就说是努力,分数下降就受批评。

同学们平时交流开口闭口也都是练习题、测试题。每天都睡眠不足,早上六点不到就要起床,晚上失眠,走进教室就很焦虑与压抑,每天都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学习效率低下。突然发现自己不喜欢学校,有时会有种想离开的冲动。

——某省会高一学生在心理咨询的心里话

一、部分高一新生、大一新生无法较好的适应新学校、新环境

最近心理求助的大一新生和高一新生比较多,特别是高一学生,因学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困惑而生产焦虑抑郁情绪的数量比去年明显增多,甚至有的学生产生厌学、退学的冲动与想法。

以下分别是一个高一学生和一个大一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案例,希望家长和老师更加关注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二、对学习和考试焦虑的高一学生小尚

小尚(化名),某高一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某市知名中学。她 最近因严重失眠和焦虑来咨询求助和辅导:小尚高一开学分到励志班,这个班几乎全是尖子生,同学们高手如云且学习竞争激烈,自述学习压力也很大,每周每科都要进行测试,老师都以测试结果督促大家相互赶超。

虽然小尚每次考试考的也挺好,就是每次考试前她复习准备进都感觉紧张,焦虑,总是问父母,我要是考不好怎么办,每个周末在家睁开眼睛问父母的第一句话又是问我这个问题。

最近小尚说自己的教室感觉很压抑,胸闷心慌,请假出来到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身体病变,随即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无法继续学习的大一王同学

王同学,男,某知名高校大一新生,中学时学习勤奋且成绩优异,平时性格略内向,话不多。最近也因失眠和情绪低落无法在大学学习,心理问题请假回家。

王同学高中前都在家住,送到大学报到办好手续后,在分别时刻就突然放声大哭,说不想让家长离开,说没有做好离别准备,他说其他家长在学校门口租了房子住下,希望自己父母也在学校附近住一段时间,由于父母都忙于工作没有答应。

王同学自述自己感觉自己对入学的学校有心理落差,总感觉自己上的这个专业不太好,听课时无法集中精力,和同学们交流的愿意不强烈,上课和就餐都是独来独往,有时候会莫名的想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情绪波动,辅导员建议他做了心理测评,抑郁达到中度,焦虑达到中度。

各高校和高中开学一月有余,全国数百万计的大一新生、高一新生到新学校报到,很多学生没有做好适应大学和高中生活学习的心理准备!因适应不良可能导致青少年情绪不良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与学业成长。

四、大一、高一新生入学适应八建议

大学、高中的入学适应问题成为当前影响很多同学的主要问题,能否较好的适应新学校新环境,决定了大一新生、高一新生能否顺利的开启大学与高中新生活。所以,做好大一新生、高一新生的入学适应是大一、高一新生重要的必修课!

1)主动结识同学,建立新的支持网络

建议和鼓励新生主动参与社交活动,结识新同学和学长学姐,建立友谊和支持网络。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到不孤单,有人可以一起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在新的人际关系建立中淡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提升自律水平,做好时间管理

注意在平时生活和学习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和自律能力。认真学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

3)融入宿舍班级,参加集体活动

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宿舍、班级课堂讨论和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增加自信心。

4)勇于解决问题,学会寻求帮助

告诉新生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可以寻求帮助,可以向任课老师、同学还是辅导员寻求建议和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学习运动兼顾,有张有弛

平时学习之余,要兼顾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有紧张与放松,不能每天拉满弓处于紧张状态,否则情绪和心理都会因无法承受连续的压力而引发问题或心理危机事件。

6)做好适应准备,接纳新的变化

强调适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鼓励新生面对挑战,从错误中学习,逐步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学会情绪管理,提升心理水平

提醒新生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学习情绪管理的一般策略(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搜索:情绪管理)鼓励他们参与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以保持精力充沛和情绪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失眠低落过久,对生活和学习产生无法缓解的影响时,及时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求助

如果感到无法应对进入大学、高中新学校新环境的不良状态或困扰,出现睡眠障碍或食欲不良,情绪无法调适时,要及时向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寻求指导与帮助。

仝兆景,河南南阳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23年入选河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4项。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治疗,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团体心理健康、安全心理、婚姻幸福、团队建设、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宣讲、培训和讲座。

用心进步,快乐成长

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