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刀为百兵之帅,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死亡,但是保安腰刀带给保安族的却是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保安族腰刀的制作,至今有130年的历史,从设计、打坯成型到加钢淬火,从刻花刺字、镶嵌磨光到砸铆,其工艺流程自成一体。作为保安族人民传统的手工艺制品,长期以来,它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
保安人打制腰刀的历史由来已久,它与元代的军事活动密切相关。13世纪初,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团横扫欧亚大陆时,在中亚诸国俘虏了大量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哈剌鲁、康里、阿尔浑、撒尔塔等各类色目人。这些人被组建成“探马赤军”,其中不乏能工巧匠。1227年,成吉思汗东征时,把部分来自中亚的官兵和工匠留在青海同仁地区,这部分色目人与当地蒙、汉、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邻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民族。定居在同仁保安城以后,他们中有许多从事手工业者,主要有铁匠、金银匠、木匠、鞋匠等工匠。虽然当时的铁匠主要制做土枪、弓箭等,但是“一脉相通”的冶铁技术使他们具备了雄厚的制刀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