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享誉全国的江南水乡,有太湖、阳澄湖等大小湖泊400多个,内陆湖泊湿地面积全省第一,物种资源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亦是工业底盘迈上4万亿元的制造业大市,产业发展“含绿量”显著提高,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6家,绿色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8日,苏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总结新时代苏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谋划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部署美丽苏州建设。会上,苏州亮出雄心和目标:“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为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当好排头兵擦亮生态底色、厚植生态优势、作出更大贡献。”

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苏州的底气在哪里?下一步,苏州将向何处发力?

有底气

苏州“绿色家底”殷实

在9月13日召开的江苏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提及五个“美丽故事”,其中,就专门提到了张家港东沙化工园区“凤凰涅槃”的故事。

苏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建制关停东沙化工区,发展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产业,昔日的化工园区华丽转身为智能制造基地。东沙化工园区的蝶变,充分体现出苏州上下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空前统一、行动更加自觉,也是苏州“绿色家底”越发殷实的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东方之门。徐志强/摄

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是苏州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十年,也是苏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十年。苏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导向,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胸怀“国之大者”,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与2007年相比,2022年太湖湖体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38.6%、55.2%,湖体水质由劣Ⅴ类改善至Ⅳ类,东部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连续15年实现安全度夏;全面完成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任务,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率控制在50%以内,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大运河苏州段5个国家、省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完成加固堤防总长超155公里。

严守“三线一单”,精心呵护四角山水的生态基底。全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7%,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72.5%,荣获国家“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常熟成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打造了铁黄沙、螺蛳湾、消夏湾等生态修复亮点,以立法形式保障太湖生态岛建设。

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的好局面。新时代十年,在GDP翻一番的前提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GDP能耗等明显下降,“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超过18%,碳排放总量年平均增长率逐步放缓至2%以下,苏州经济走上了更高科技含量、更低资源消耗、更加环境友好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全市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5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28微克/立方米,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从2016年的64%上升到2022年的92.5%。2022年,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达96.2%、全省最高。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形成权责清晰、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苏州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美丽山水城市,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

明确重点任务

环境保护步入新阶段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自古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如何让这些美景成为美丽苏州的生动呈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对苏州来说,具体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新阶段;污染防治攻坚已到了巩固提升、追求常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的新阶段;美丽苏州建设已迎来迈向自然生态之美、绿色生产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交相辉映,全面提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阶段。

新阶段意味着新要求。扎实推进美丽苏州建设,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指出,今后五年是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的关键期,要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要打造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抓好生态保护和修复,努力让蓝天永驻、碧水长流、净土常在。要发展绿色低碳的生态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绿色产业,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要打响水韵苏州的生态品牌,唱响新时代“太湖美”,彰显东方水城魅力、擦亮江南文化名片、打造幸福宜居之城。要构建系统高效的生态机制,强化法治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科技支撑,深化协调联动,以长效机制实现常态保护、以多方合力绘就多元色彩。

其中,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会议明确,要努力让蓝天永驻,突出抓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点源、交通源、城市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整治,持续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要努力让碧水长流,持之以恒抓好太湖治理、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等重大任务,深入推进吴淞江、阳澄湖、澄湖、长漾等重点水域整治,着力提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积极推广常熟经验,下决心彻底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问题。要努力让净土常在,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耕地土壤污染修复试点,抓好固体废物、新污染物等治理,切实守好一方净土。

奋勇争先

让美丽苏州触手可及

大会吹响了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的号角。

对于生态环境部门来说,如何奋勇争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走在前做示范当标杆?

近年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苏州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太湖治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战略统揽全局,扛稳政治责任,建立重要目标任务达标争优创新监测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湖贡山岛附近芦苇丛。丁达祥/摄

下一步,苏州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的部署要求,以“走在前、做示范、当标杆”的使命担当,进一步谋深谋实贯彻落实举措。

一是更深层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品质为导向,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加快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行动;实施“一湖一策”提优整治攻坚,健全土壤和地下水全链条防控体系,积极务实开展绿色转型和“双碳”行动,高水平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新污染物治理,确保全面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二是更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把太湖治理作为压倒性的工作任务重点推进,强化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唱响新时代更加生动的“太湖美” 。

三是更高水平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将生态环保的重心由污染防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转变,聚焦解决生境碎片化、不连续、生态功能弱化等问题,严格落实生态管控要求,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切实保护好苏州的“水乡基底”“四角山水”。

四是更大力度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以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为抓手,举一反三推动解决一批深层次、老大难、源头性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更加扎实提升环境治理基础能力。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排污总量指标管理机制,科学提升本质治污能力、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上争更多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推出更多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在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中努力走在前做示范当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