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无人零售行业企业而言,2023年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年份。6月尚未过完,不少企业就发出了“旺季似乎才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的感叹!预期中的红火就像夏季的阵雨一般,刚见雨落就不见了踪影。根据资讯相关的访问及调查,今年相当一部分运营企业的运营收入将大受影响。预期下滑20-30%的是正常,下滑50%的也大有人在,只有小部分的企业还在保持增长。

而从行业整体市场上看,尽管今年行业市场仍然保持较好的增速,但今年的增速和力度显然不同于往年,也因此很多行业人士也陷入了深度的“焦虑”。特别是在寻找大周期里的“突围点”方面,很多企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除了不断在旧有的圈子里不断深度“卷”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压力之下,有些人将目光投向了精细化运营,寻求极致化效率;

有些人则将目光投向了创新走差异化路线;

更有些人则专注于开展延伸业务,如供应链、无人值守店等等,甚至一些之前并不起眼的无人共享业务也被旧事重提拿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然而无人零售的下一个“突围点”究竟在哪里呢?

从终端设备方面看,短期内很难有新的技术产品能突破当前智能货柜建立的成本“护城河”,因此再想通过设备革新复制智能货柜前两年带来的市场红利显然有些行不通。而从业务运营端看,很多业务上下游利润挖掘的空间也已经十分有限,因此无人零售下一步的“突围”最为现实的点可能更多还是在场景与商品内容方面。而在这两个方向上,场景似乎对行业拉动的效应更为明显。因为场景对于运营、对于厂商、对于供应链都而言是核心。讲白了只有机器能更多的放下去,整个产业链各方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

那无人零售下一个场景在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当前市场看,要满足无人零售市场发展需求的场景指标主要有3个:

1、足够的数量

可以支撑市场一个阶段的增长需求。

2、足够的流量

可以保障业务能够在这个场景活下去。

3、足够的收益

可以保障各方都有一定的收益。

举个简单的例子,此前由智能货柜带来的办公室场景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但下一个这样的案例在哪里呢?业内目前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传统门店。或投身于外部卫星店业务或投身于店内效率的改善。这些思维对么?从商业的角度而言,这些方向无疑也是正确的,特别是无人值守店,2023年绝对是个不错的年份。但对于更多的自贩机运营商而言,更多需要考虑的还是自己设备的落地,自贩机业务落地必须对点位方的影响实现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而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个人认为快递驿站也许是行业未来另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不起眼的快递驿站可能隐藏着不小的机会!

相对于很多零售门店,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快递驿站并不起眼。但数量却是十分惊人的。互联网公开信息显示,截止2023年6月30日,仅菜鸟驿站一家,全国网点就超过17万家。从驿站的分布看,大部分驿站集中于社区或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而最重要一点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一点是驿站的流量,由于电商的高速发展,前往驿站取快递几乎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去的多的地方是不是可有更多故事可以发生呢?

数量、距离、流量,最后一步差的可能就是商业的叠加了。而驿站的商业化在这两年也开始变得越具可操作性。因为当下驿站同样面临市场竞争、同样面临成本上涨等诸多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快递驿站主要收益为:代收费、代寄费及少量的副业收入。竞争激烈,挣不到钱,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没有休息,不能准时准点吃饭,守店难……快递驿站的变革也已箭在弦上。

相互需要或许能让运营商和驿站都能找到一些新的感觉。

04

快递驿站与无人零售结合的几个难点?

虽然有很契合的点,但快递驿站与无人零售的结合依旧可能存在一些难点。

1、驿站经营者开放度

一些驿站的经营者思想可能相对保守,不一定能接受无人零售业务。这在过往一些场景的发展过程中时常遇到。

2、无人零售业务会否增加驿站的工作量

相当多的驿站的工作量目前处在饱和状态,如果合作的运营企业不能提供充分的运营保障,而需要增加驿站人员的工作量的话,可能会受到一些抵触。

3、驿站经营者的配合度

驿站经营者的配合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配合提供适合开展无人零售业务的空间或是改造,二是能否配合处理一些零售业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客诉。

当然可能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但上述这些问题可能是核心的也是主要的,因为第一步往往是最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容已获版权方自动售货机产业资讯授权,内容仅供参考,
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认可,如有违规转载抄袭,版权方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