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略成本分析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评估企业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的成本地位和竞争优势。通过对价值链、成本驱动要素和竞争对手的分析,企业可以制定有效的成本降低策略,提高竞争力。本文将详细介绍战略成本分析的六个步骤,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第一,确定合适的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摊和资产分摊。

为了进行成本分析,需要将普通的价值链分割为个体价值行为。比如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把价值链分割成个体行为时,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活动体现成本大小和增长规模。

2.活动体现成本行为。

3.执行该项活动能够表现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

通过将价值链分解为不同的活动,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活动的成本结构和资源消耗情况。这个过程就需要企业为价值活动分摊运营成本和资产。

需要注意,成本和资产的分摊并不要求像制定财务报表那样一丝不苟、完全精确。大致的估值足以反映战略成本问题。

第二,分析每一种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要素及其彼此的作用原理。

在确定了企业的价值链之后,下一步是分析每个价值活动中的成本驱动要素。成本驱动要素是指影响成本变化的关键因素,如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技术进步等。

通过对这些成本驱动要素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它们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原理,从而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

例如,某电子产品制造商可以通过分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等成本驱动要素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成本变化情况,从而提前做好成本控制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确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确定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和成本差异的来源。

在战略成本分析中,还需要关注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竞争态势。企业需要了解竞争对手在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以及他们在这些环节的成本优势和劣势。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找到自己的相对成本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例如,某智能手机制造商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等环节的成本结构,发现自己在某些环节具有成本优势,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提高市场份额。

在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时,可能会出现你与竞争对手分摊运营成本和资产的方式不同。竞争对手衡量成本的方式很重要,因为这会影响它们的行为。

第四,通过控制成本驱动要素或者重新定义价值链或下游价值链来制定降低企业相对成本地位的战略。

在了解了自身和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之后,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来降低成本。这可以通过控制成本驱动要素来实现,例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重新定义价值链或下游价值链来降低成本。例如,某家电制造商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降低研发设计成本。总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低成本的策略。

第五,确保降低成本的努力不会影响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

在进行战略成本分析时,企业需要注意确保降低成本的努力不会影响其实施差异化战略。这是因为过度降低成本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服务水平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在制定降低成本的战略时,企业需要权衡利弊,确保不会损害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例如,某制药企业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等方式降低成本;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研发投入,保持产品的技术领先地位,以维护其差异化竞争优势。

第六,测试降价战略的可持续性。

最后,企业需要测试降价战略的可持续性。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在实施降价战略后,持续关注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对企业利润、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影响。

如果降价战略能够带来显著的成本降低和市场份额提升,那么这种战略就是可持续的;反之,如果降价战略导致产品价格过低、质量下降等问题,那么这种战略就需要调整甚至放弃。

例如,某家电制造商在实施降价战略后,发现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市场份额也有所增加;同时,由于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的利润率也有所提高。这表明降价战略是可持续的,企业可以继续执行这一战略以巩固市场地位。

总之,战略成本分析是企业制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价值链、成本驱动要素和竞争对手的分析,企业可以制定合适的战略,降低相对成本地位,提高竞争力。同时,企业需要谨慎决策,确保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差异化竞争优势,并测试降价战略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