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重点,因为无论是初级汉语还是高级汉语的学习者,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声调问题。

因此,掌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偏误类型及成因

世界上的语言如果从有无声调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

01

母语为声调语言的学习者

母语为有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尽管能很快接受声调,但偏误也并不少见,下面咱们以越南学生为例来分析声调语言国家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是的常见偏误及原因。

由于母语与汉语的相似性,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的速度往往比其他母语背景的学生快,但效果却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学汉语多年都很难摆脱“越南腔”。

首先,从调型上看,越南语中没有全降调,即去声(51),没有高平调,即阴平(55)。而且调型后半部分或升或降都非常短促。

其次,从调域上来看,越语相对于汉语的声调调域来说,越南语声调的升降幅度相对都比较小。

所以尽管越南语本身有声调,但由于它本身声调与汉语不同所以容易对目的语声调的学习造成干扰,产生负迁移。

02

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习者

以英语为例,英语是非声调语言,英语母语的留学生对汉语的声调极为陌生,他们对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固定音调的特征很不习惯。主要表现为:

(1)阴平55,起点较低,读不到位。

(2)阳平35,经常读的起点太高,升不上去。

(3)上声214,这是英语母语的学生最难掌握的声调,表现为把214读为24、34、224、334。他们常用英语的曲折调来代替汉语降升调,这也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4)去声51,降不下去。

声调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01

合理安排声调教学顺序

对于不论母语为声调语言还是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来讲,三声214都是汉语声调学习的难点,一声55则相对容易掌握。

对一般学生来讲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第一声、第四声、第二声、第三声的顺序教声调。

对于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可以从他们母语声调的特点以及与汉语声母的差别入手安排教学顺序。

02

对比汉语与学生的母语

通过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声调、语调来教汉语声调。对于有声调的语言可以通过对比其母语声调系统与汉语声调的差别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对于越南留学生应着重扩大其调域,加强练习全降调的练习。

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应对比汉语声调与其母语中句调语调的差异,帮助他们找到发音参照物,如英语中let's go!中go的发音很像汉语第四声的发音,对于英语国家或者懂英语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对比let's go 中的go 来学习第四声的发音。

03

图片法和手势法

教学中可以利用五度声调示意图使学生获得鲜明的视觉感受,在示范的时候可以一边用手指着发音过程图,一边发音,如指着[55]的同时发出准确的高而平的第一声来。

这种方法最好是和手势法结合起来使用,发音时用手的运动变化示意音高变化,提示学生发出正确的声调。如发阴平时,手臂抬高,五指并拢手掌平移,表示 55 调值;教第四声时,手掌由一声的手臂高度向下挥,表示 51 调值。

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每次示范时手臂的摆放高度要稳定,而且要展示出不同声调的相对高度。

04

音乐法和四声唱练法

调查发现,学过声乐的学生在汉语声调学习中普遍表现的比较好,因为他们经过专门的发音训练和声带控制训练,对音高的高低变化比较敏感。这就启示我们可以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将声调学习与音乐结合起来,而且汉语本来就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人为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歌曲,或者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声乐发音训练,课堂上也可以进行一些绕口令游戏。

运用四声唱练法时,最好是先练习单元音和简单的音节,等到练习得比较满意之后,接着可以用音节的四声正序和四声逆序来训练。

四声正序的词,如:“山河美丽”、“身强体壮”等;四声逆序的词,如:“异口同声”“、信以为真”等。通过反复练习这种有规律的四声排列组合词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四声语感。

这两种方法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免单纯声调练习的枯燥乏味,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也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针对“上声变调”和“轻声”等问题,我们还应该进行专门的讲授。

附:

现代汉语:音变之变调

普通话的四个调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单字调的基本调值分别是[55]、[35]、[214]和[51],而在语流中,由于连续发音时相邻的音的相互影响,常发生连读变调。

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形容词重叠式变调、“七、八”的变调。

上声除了单念、处于句尾、句中停顿时念本调[214]外,其他时候都会发生变调。

NO.1

两上声连读

1

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如:“水果”、“雨水”等。

2

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上声字后紧跟非上声字时,只读原调值的一半,先略降,然后读成低平调,成为[211](通常标为[21]),也就是“半上”。如:“北京”、“海洋”、等词中,第一个字的调值都是[21]。

3

“上声+轻声”需分情况讨论

A.上声+(非上声的)轻声→半上+轻声

如:“打·听”、“老·实”、“本·事”等。(汉字前打黑点表示轻声字)
B.上声+(上声的)轻声→阳平+轻声

如:“打·扫”、“老·虎”等。

C.上声+(上声的)轻声→半上+轻声

如果轻声字是后缀“子”字或亲属称谓中上声字的重叠,那么前一个字不读阳平,而读半上。如:“椅·子”、“本·子”和“奶·奶”、“姐·姐”。此外,还有少数口语轻声词也适用这条规律,如“耳·朵”、“宝·宝”等。

NO.2

三上声连读

按词的内部结构和语义关系一般有两种变调形式:

1

(阳平+阳平)+上声

如:“展览馆”等。

2

半上+(阳平+上声)

如:“土产品”等。

NO.3

三个以上的上声连读

连着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要根据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分出语义停顿,由此确定出语义段,再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变调。

如:“买把/雨伞”→(阳平+半上)+(阳平+上声)。

NO.1

“一”字变调

1

单念/词句末/序数/人名:读阴平

单念:数字“一”。

作词句末尾:统一、唯一。

序数:1楼。

人名:张一山。

2

在去声前读阳平

如:一个、一万、一样。

3

在非去声前:读去声

如:一只、一条、一尺。

NO.2

“不”字变调

1

单念/词句末/非去声之前:读去声

单念:不!

词句末尾:我就不!

非去声之前:不好。

2

在去声前:读阳平

如:不是、不去、不要。

1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时

第二个音节可以读成阴平,也可以不变,并且第二个音节往往会儿化。

“好好儿的”:可以读成hǎo hāor de

“远远儿的”:可以读成yuǎn yuār de

2

AB式形容词重叠为AABB式时

后两个音节可以读成阴平,也可以不变。

“马马虎虎”:可以读成mǎ mǎ hū hū

“痛痛快快”:可以读成tòng tòng kuāi kuāi

1

在去声前

可以读为阳平,也可以不变。

“七月”:可以读为qí yuè。

“八月”:可以读为bá yuè。

不同于“一”、“不”变调的是,“一”、“不”变调是强制性的非自由变调,而“七”、“八”变调不是强制的,属于自由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