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随着ChatGPT热潮带来 AI 行业快速变革,OpenAI营收高增长,但其竞争对手们的日子却越来越难。

10月12日消息,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 CEO奥特曼(Sam Altman)本周对员工表示,公司正以每年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93亿元)的速度产生收入,平均每月收入超过1亿美元,比去年全年2800万美元增长超过450倍,达4542%,也比三个月前预期的年收入高30%。

这是OpenAI公司成立8年来,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

相比OpenAI,其竞争对手们却很难增长,正艰难度日。据10月12日报道,英伟达、Y Combinator投资的美国 AI 语音识别公司Deepgram宣布,将启动第二轮裁员,规模达20%,公司CEO斯科特·斯蒂芬森 (Scott Stephenson) 归咎于利率上升、启动资金减少等因素。此外,Jasper、StockAI也分别宣布削减收入预期和关闭业务。

据Pitchbook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生成式 AI 领域投融资交易数量达101笔,环比下降29%,交易总额降至 61 亿美元,比今年一季度降低8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AI 大模型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收入增长超450倍,ChatGPT下月将实现重大更新

OpenAI终于实现了盈利增长,年收入增长超过4542%。

事实上,早在2022年,OpenAI公司年收入约合2700万美元,但算力成本较高,实际开发 ChatGPT 和 GPT-4的时候亏损了约5.4亿美元。

今年以来,随着ChatGPT发布之后,OpenAI一直在寻找商业化模式,于今年2月公布了ChatGPT Plus付费服务,每人每月20美元,不仅支持高峰时段免排队、快速响应,而且还可以优先获得新功能和改进等。

不仅如此,OpenAI一直销售企业级大模型产品,Zoom、Stripe、宜家和沃尔沃都表示他们已使用GPT-4,部分客户来源于微软,最终微软与OpenAI分享收入。

目前OpenAI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两个部分:1)ChatGPT个人付费服务;2)企业和开发者的大模型 API 授权带来的销售额。

早前奥特曼曾预估,预计2023年收入提高到2亿美元,2024年达10亿美元,随后于6月左右调整到今年收入将达到10亿美元,到2024年将再增加数十亿美元。但如今,13亿美元的年收入,高于此前的预期。

据报道,当前OpenAI估值高达9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78.19亿元),这意味着不到一年OpenAI估值就翻了三倍。另据消息称,OpenAI 计划与苹果设计师Jony Ive一同打造一款全新 AI 硬件设备,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将支持这一计划。

此外,OpenAI 还划自研 AI 芯片,从去年开始进行内部讨论,甚至已经开始评估 AI 芯片公司的潜在收购目标,以解决其所依赖的 AI 芯片短缺以及成本高昂问题。

奥特曼曾公开表示,ChatGPT的进化历程将像苹果的 iPhone 手机一样。虽然第一支iPhone发表时令人惊艳,但你从现在新iPhone 15来看,第一支 iPhone 的功能不够,大家应该对生成式 AI 技术抱有期待,尤其 AI 带来的新变革可以做落实更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penAI CEO奥特曼(Sam Altman)

不止是OpenAI,受益于谷歌和亚马逊的支持,有消息称,AI初创公司Anthropic 告诉投资者,公司今年收入达到 1 亿美元。

据路透报道,预计在11月6日美国旧金山举行的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上,奥特曼将对ChatGPT进行重大更新,以降低成本吸引开发人员,声称将会让软件客户成本削减多达20倍。

奥特曼本人曾私下表示,可能会在未来几年,OpenAI将尝试筹集高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持研发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

竞争加剧,英伟达投的美国版“科大讯飞”又裁员

相对于OpenAI、Anthropic背靠谷歌、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的支持,较小型的 AI 创业公司却面临裁员困境。

10月12日,销售语音识别软件的创业公司 Deepgram宣布年内第二次裁员,大约20名员工离开公司,相当于公司人数的 20%。

Deepgram公司CEO斯蒂芬森将裁员归咎于高利率下的融资压力,他告诉员工,融资环境至少一年内不太会好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eepgram CEO Scott Stephenson

据悉,Deepgram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旧金山,主要开发由 AI 驱动的自动语音识别(ASR)平台,以实现文字记录,有点类似于科大讯飞、出门问问等。

去年12月,Deepgram宣布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尔肯资本、贝莱德、老虎环球基金、Wing VC、花旗风险投资、SAP.io、IQT电信 (In-Q-Tel)、英伟达(Nvidia)和Y Combinator等,成为智能语音领域筹集的最大一轮B轮融资。

公开信息显示,Deepgram公司客户包括流媒体巨头Spotify、花旗银行和Twilio等。该公司称,与现有选项相比,它拥有针对企业业务更准确、更快速的解决方案。

据PitchBook数据,截至目前,Deepgram总共完成了8600万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高达2.67亿美元。

但随着ChatGPT发布之后,众多其他 AI 初创公司面临着市场的竞争压力,尤其OpenAI发布了开源语音识别模型Whisper,对于Deepgram打击很大。斯蒂芬森认为,如今初创公司融资环境更加严峻,宏观经济挑战以及公司去年业绩不佳也是裁员的重要原因。报道称,此次Deepgram裁员涵盖公司数据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等。

“我不愿意打赌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市场对于募集额外资金会有利,”斯蒂芬森对于裁员事件回应称,由于联邦储备委员会显示了“长期高利率”的信号。“所以,我们必须保守,无论如何都要抑制增长的心态,而是要专注于提高效率。”

不止是Deepgram,ChatGPT发布之后,另一家 AI 文案初创公司Jasper早前也宣布裁员和削减收入预期,公司联合创始人、CEO戴夫 (Dave Rogenmoser) 和CTO也相继辞职。而去年底,智能绘画公司StockAI则宣布关闭所有业务。

事实上,当前风险投资领域对于生成式 AI 的热情逐步降温。

据数据机构Pitchbook 10月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生成式 AI 投融资交易数量下降至 101 笔,较二季度下降 29%,交易总额也呈下降趋势,包括亚马逊40亿美元投资Anthropic在内,最终融资总额降至 61 亿美元。

Index Ventures 合伙人 Bryan Offutt 表示,随着市场回归现实,生成式 AI 投资动力正在减弱。虽然GPT这项技术令人印象深刻,但对于大多数应用场景来说,它还不够可靠,导致投资者热情降温。

尽管风投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 OpenAI,但许多投资人现在承认早期企业可能不会成功。美国风险基金NFX普通合伙人皮特·弗林特 (Pete Flint)表示,创始人和投资者现在认识到,一些早期公司只是有趣的实验,但并不是伟大的企业。

弗林特强调,谷歌、微软等大公司在生成式 AI 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可能是初创公司很难获得融资的重要原因。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