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涉水政务服务,可能不少人觉得陌生。实际上,商品房、道路、桥梁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基本上都需要办理涉水许可事项。涉水审批的质效,既关乎涉水安全,也关系民生项目落地的速度。近年来,无锡市水利局持续推进涉水审批制度改革,在事前服务、审批流程、收费规范、招投标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多维度升级服务与监管水平,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便民利企的涉水政务服务环境。

坐等审批→提前上门

主动服务,护航重大项目落地

上午9时许,太湖大道与蠡溪路交叉口,地铁5号线体育中心站的施工作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状况,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在前期阶段,要办理的涉水审批主要有两项:涉河建设方案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地铁5号线一期全长25.4km,全线涉及既有河道、规划河道数十条,每条河道水情工情各不相同,涉河建设方案的制定是个高难度系数的“技术活”,稍有不规范,就要被打回重来,将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如何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让项目符合审批标准,无锡市水利局变“坐等审批”为主动上门服务,并多次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究论证,对于项目中涉及的风险问题,逐一梳理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经专家“精雕细琢”后的方案,一次通过评审。

“除技术难度大之外,该项目横跨滨湖、梁溪、新吴3个行政区,如果按照以往的流程,我们要分别到3个属地部门沟通对接,有时因各区域对政策理解不一致,还会出现尺度把握不同等问题。”该负责人说,无锡市水利局介入服务后,牵头相关属地水行政部门“集中服务”。这样一来,项目审批办理由建设单位“一对多”跑腿办事,变成了相关部门“多对一”主动服务。相关审批事项一站式、一次性办结,效率更高,审批尺度把握更统一,为确保该项目如期安全开工奠定了基础。

享受如此服务的项目,并非个例——去年以来,无锡市水利局先后完成锡宜高速、地铁4号线二期、312国道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审批,服务走在审批前,已成为“标配”模式。期间,无锡市水利局专门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为项目提供一对一、“保姆式”、专业化服务。同时,该局横向加强与发改、住建、交通、市政、审批等相关部门的对接,主动为项目单位提供审批前咨询指导服务,帮助项目单位按照标准要求开展审批前各项准备工作,缩短审批准备时间;纵向加强水利系统上下联动,对于涉及市、区两级审批权限的建设项目,由市水利牵头“联动审批”,同一许可事项,只需编制一本技术报告、召开一次审查会,节约审批时间,让企业“少跑腿”。在前期服务的有力保障下,我市涉水建设项目窗口审批不断提速升级,平均审批办结时限比法定办结时限缩短了80%。

信用=“真金白银”

投标人实现“零成本”投标

据介绍,为约束投标人履行投标义务,保证招投标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招标人往往要求投标人缴纳不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2%的投标保证金(最高不超过80万元)作为担保。这种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对规范投标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标门槛,加重了企业的经营负担。

怎样才能在减轻投标人负担的同时,有效保障招标人合法权益?无锡市水利局创新提出了“解法”——今年8月1日起,该局在成功应用投标保函、保险的基础上,在全省水利系统率先推出“信用承诺替代投标保证金”的新型担保模式:鼓励招标人对信用等级B级以上或第三方信用评价为AA级以上的企业,减免收取投标保证金。据介绍,随着新型担保模式的推广应用,预计每年将为企业节约资金占用8000万元。

近日开标的新吴区“梅村街道惠更上浜提质增效工程水利施工项目”成为全市首个应用项目。与以往不同,14家投标单位中,有12家单位用“信用承诺”替代投标保证金,为投标企业节约资金占用共计72万元。

无锡恒诚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亲历了改革前后的变化:“以往参与招投标要提前缴纳电子招标文件及投标保证金等费用,流程多、占时长、资金压力大。现在只要在线提交一份承诺书,缴纳保证金、办理保函(保单)以及退保证金等业务环节全部免去,基本上实现了‘零成本’投标,极大地节省了我们的人力、资金等成本。”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开心地说,“信用可以抵保证金,也让我们更加重视自身的信用,对于参与每一个项目都极其重视、珍惜,尽力做好,努力维护自己的信用。”

此外,无锡市水利局还从招标公告发布、费用减免等环节推出一系列便企惠企举措。如:在招标信息发布方面,在原来“招标公告发出后至少20个工作日开标”的基础上,增加“在发布招标公告前,至少提前30天发布招标计划”的规定,给投标单位留足准备时间。在保证金缴纳方面,除依法依规设立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4项保证金外,经营主体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对于工程竣工前,已缴纳履约保证金或合同金额未全额付清的,不再预留质量保证金,并为4项保证金提供现金、支票、担保机构保函、保险机构保单等多种缴纳方式,进一步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重批轻管”→“优批强管”

全过程规范管理,水利营商环境更优

审批效能的提高、各项便企惠企举措的推出,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放松。去年8月,无锡市水利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水行政审批全过程服务与监管的实施意见(试行)》,围绕涉水建设项目的服务、审批、监管推出19条创新举措。经一年实践后,该局总结相关经验做法,出台了8个配套文件,从顶层制度设计上对服务、审批、监管全过程进行全面规范,实现项目事前有服务、事中有跟踪、事后有监管。其间,该局在全省率先建设“审批项目全过程管理模块”,对项目审批实行在线流转、全程留痕,并创新推出“审监一体”“分类分级”“清单式监管”等监管模式,实现对涉水建设项目从施工到完工的全链条、全覆盖的“精细化”监管。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卫星遥感监测等科技监管手段,实现“远程智慧化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

针对招投标领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无锡市水利局着重从评标等环节“查漏补缺”,织密监管“防护网”,全力构建“绿色招投标环境”——在积极实行电子招投标、“不见面”开标的基础上,在全省水利系统率先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大大降低地理条件等因素对评标的限制,既让相关主体在招投标过程中实现“零跑腿”,也大幅提高外地专家参与评标的积极性,有效避免“老面孔”“熟人圈”等问题出现,降低评标专家被围猎的廉政风险,进一步提高评标质量和效率。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累计开展电子化招标816个标段。自2021年以来,规模以上项目已全面采用远程异地方式评标。绿色招投标环境的持续打造,进一步保障了无锡水利建设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为无锡水利建设领域“强监管”、水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夯实了基础。